与机器较量:最后的速录师?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3 浏览

   我与苑和迎二人见面是在清华园附近的一家餐馆。这天是圣诞节,来的都是相邀聚会的人,餐馆音响里循环播放着外国童谣,气氛暖融融。可一小时用餐之后,苑和迎马上就要面临一场严肃的军事科技工程会议,她们两人是速录师。

  速录师在过去常被称作速记员。计算机尚未普及的时候,人们依靠一套专门的符号系统,通过手写速记来还原说话内容。上世纪90年代,电脑在办公事务中被广泛使用,代替了大部分笔头上的工作。当时投身速记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唐亚伟先生,就发明了一台适应中文拼音输入法的「电脑速记机」。由于速记机与电脑相连,可以直接在屏幕录入文字,因此,该机器经批量生产后,被打上「亚伟」的商标,称作「亚伟速录机」。而「速记员」这个职业的称法,也在日后逐渐被「速录员」、「速录师」所代替。

  餐桌上,苑向我展示这台伴随了她多年的伙伴,这是新三型的速录机。排列的按键分三行,共二十四键,左右对称,每个键代表相应的声码和韵码。使用速录机时,双手多键并击,打出词汇,最快时能同时打出七个字来,效率远远高于人们日常使用的电脑键盘。迎说,她迷上速录,正是因为看到有人使用机器时,手指翻飞,似弹钢琴,令人生羡。

  在成为速录师之前,迎做过导游,后去校对公司做校对员。迎喜欢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但校对公司并未让她看到成长晋升的空间。坚持三年后,她咬牙辞工,加入速记协会,用整整一年时间操练技巧,获得了高级速录师的资格证。

  这一纸凭证意味着,迎现在每分钟要打出240个以上的汉字,要熟悉大量的行业词汇,并能将听到的信息进行快速的逻辑处理,形成通顺的语句录入电脑。在这一行中,只有达到高级速录师的资质才可以「上会」,即受聘在大型的会场上用速录机实时还原人们的讲话内容。迎参加的多为严肃会议和论坛,议程密集,耗时很长。这要求她必须持续集中注意力,手脑并用,紧随每一个人的发言,并应对周身可能出现的干扰。

  速录行业的成才率很低。在培训班里,课程通常会在一个月内授完,剩下的时间,学员们需要经受严苛的训练和测试,提升打字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过程相当枯燥。有悟性的学员,能在三个月内达到相应水准,成为能上会的速录师,而大部分人则要花去近一年时间。一年中,平均每天要有八小时以上的时间在速录机上重复看打、听打、盲打的练习。

  练习之余,还要记诵汉语基础知识,并通过定时阅读报刊和收看电视新闻来熟悉各领域的专有词汇。因此,尽管门槛不高,但速录师的成材率很低,有很多学员尚未达到资质就退学放弃了。这些人可以在淘宝上开一家店铺接单,处理语音音频文件,按音频文件时长计费。

  迎在速记协会的培训班里坚持了下来。她认定,速录是个人才稀缺的行业,一个优秀的速录师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不会那么容易被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