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给居民生活施压
近日,回龙观社区网、望京网、三环新城等社区网站频繁出现网友热议物价的帖子。
天通苑居民刘晓园称,她家属于回迁户,两口子都没工作,靠低保和儿女们的一点补贴过日子,属于低收入家庭。去年她家一个月用于买菜的支出约80元左右,今年一个月130元也打不住了,家里老头子爱吃姜,可姜的价格翻了几倍,吃不起了。
在三环新城,物价的持续上涨使开小餐馆的刘女士受到打击,她称,今年的购菜成本比去年增加超过30%,其只好提高菜价并适当减少菜量,但顾客不理解,来的人就少了。前几年这个月份饭点时菜馆一般爆满,“现在有七成就不错了”。
部分家庭恩格尔系数见涨
也有网友发帖请大家晒自家的恩格尔系数。
该系数的计算方式是: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以检查家庭生活质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
多数网友表示,跟去年相比,今年的恩格尔系数变高了,在参与讨论的30多名居民中,逾一半称自家的恩格尔系数处于贫困水平。
网友纷纷探究涨价原因
对于涨价原因,尤其是菜价节节攀高,网友们的分析各自有别。有网友表示,北京郊区菜地减少是个原因,都要靠外地运输进来,成本自然增加了。
网友蒋远的说法得到多数人认同,他认为美元贬值引起原材料、石油和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同时引发粮食、蔬菜价格上涨。
“肯定有投机分子在兴风作浪,一些蔬菜的价格‘呼呼上涨’,供需变化也没这么大,比股票涨得还疯狂,肯定有问题。”不少网友认为有投机成分,政府应出台政策予以打击,稳定物价。
■ 探访
商贩 往年菜价上涨“不如今年凶”
昨日,在陶然亭北门附近一菜市场,摆摊的刘师傅介绍,往年入冬前,菜价一般都涨,但不如今年涨得凶。往年一般是个别菜价在涨,今年是普涨。刘师傅称,这一轮冬天的涨价才开始,预计下雪时,许多菜价格可能翻番。
在东城龙潭市场一摊位前,生姜9.5元一斤,大蒜8.5元一斤,一些居民问完价后,纷纷埋怨“太贵了”,一位老人生气地拿蒜和姜打趣道:“算你狠,将你一军!”
对于蔬菜涨价,许多摊位老板都否认赚了大钱。跟去年相比,今年他们的蔬菜批发价涨了,人力成本涨了,物流的费用提高了。比如去年给一个雇工一个月1000元,今年涨到1500元。“这多出来的500元,需要多少蔬菜涨价才能持平啊。”商贩们表示,跟去年相比,盈利相对多一些,但与菜价上涨不成正比。
在记者随机询问的顾客中,半数以上表示,他们感觉到了涨价压力,减少了购买量。
菜农 “跟房地产资金进入有关”
昨日,记者联系上在昌平区兴寿镇的一位老菜农张建党,他今年种植了10个大棚,共20亩水果和蔬菜。
张建党称,蔬菜零售价格的上涨有目共睹,但跟零售价上涨幅度相比,批发价几乎没什么变化,上涨幅度很小。比如辣椒的批发价是每斤一元左右,大白菜5到8角一斤,跟去年相比,涨幅较小。
他称,今年蔬菜涨价是一个整体性问题,菜农、菜市场中间商(摊位)等都没因此获得巨大利润。运输费用比去年提高,人力成本增加,最主要的是许多地方的摊位费增加幅度很大。一些拥有场地的开发商、市场业主拿了大头。
他认为,这轮物价上涨,跟房地产资金的进入有很大关系,政府打压房价,股市不景气,这些资金可去的地方不多,便进入了流通领域,造成现在的流动性泛滥。张建党称,根据他所观察的行情,这个冬天的涨价才刚刚开始。
■ 买菜攻略
网友“米米”:菜价在各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多数菜市场中午下午比上午要便宜,避开高峰期去买菜能节省不少银子。天气好时,比如大晴天,菜价便宜,而大雨天或下雪天,由于运输困难,菜价将偏高。因此买菜前一天可看看天气预报。
网友“大牛”:一到冬天,许多菜的价格都会翻番,有的还不止,比如大白菜,一般冬天要涨超过一倍。我把菜看成了股票,对于预计会涨的,我都多买点囤着。
记账簿
2009年10月
1日 哈密瓜、面包17.50元
3日 啤酒丸子、牛奶12.50元
5日 茶叶30.00元
6日 咸水鸡20.00元
8日 馒头、鸡蛋、西红柿9.00元
……
食品消费:509.71元
生活开支:共计1676.85元(含医药费735.44元)
2010年10月
2日 花生米、玉米、麻酱、木耳、大饼、豆丝39.60元
5日 牛奶、花生酱14.20元
7日 牛奶、油条、青菜9.20元
10日 玉米、葡萄、枣、葱20.10元
11日 鸡蛋、桃、菜花9.40元
……
食品消费:688.29元
生活开支:共计4914.09元(含医药费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