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所有分时租赁公司的最终命运”,2016年8月,共享汽车服务商EZZY创始人付强曾在公开演讲中如是说。
一语成谶。今年10月23日晚间,在北京地区运营的共享汽车品牌EZZY突然对公司员工宣布公司解散。
一名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称,公司目前已经成立清算委员会,在走法律程序,包括押金处置在内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将在近日发布。
公开资料显示,EZZY是由北京大梦科技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一款汽车智能共享平台APP,于2016年3月在北京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EZZY手机软件预定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汽车,租用车辆按分钟计费。公司创始人曾公开称,EZZY注册用户已达10万人。
员工深夜收到微信“明天不用上班”
10月24日,一位不愿具名的EZZY员工对澎湃新闻称,昨天晚上,公司突然开了个高层会,然后就通过微信群通知我们:全体解散,明天不用上班,并未解释具体原因。
上述员工称,自己10月份工资未发,公司口头承诺会给补偿:“不会亏待我们的”,同时要求三缄其口,对公司各类事项保密。
在新浪微博上,有用户称:自9月24日开始向EZZY申请退还押金,但公司以财务走账为由一直拖延至今。也有用户称,地方工商局已经介入,不过预计调解无效,可能得走法律程序。
EZZY会员缴纳的押金在1200-2000元不等。
10月24日,澎湃新闻电联EZZY公司400客服电话,均处于无人应答状态。
据了解,事件发生后,EZZY公司创始人付强大量删除了微信中的媒体好友,并屏蔽了联系方式,对外处于失联状态。10月24日,澎湃新闻尝试与付强取得联系,未果。
接近付强的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公司大事小事,都是付强一个人说了算,其他高管都是聘任,没什么话语权。”平常布置任务时,高管仅仅是是执行者。此外,付强处理逆境的能力不高,现在“失联”让公司变得很被动。
有EZZY员工称,公司目前已经成立由工商、法务、资方、员工等组成的清算委员会,正在走法律程序,包括押金处置在内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将在近日发布。
运营成本高,无规模难盈利
在一位共享汽车从业者看来,EZZY的关停是情理之中,“他们家汽车数量实在太少,这个行业不上量、没规模就不能盈利。”
首先,EZZY的铺货量严重不足。
有EZZY员工表示,截至公司停止运营前,在北京地区实际运营车辆不足百辆。
EZZY昔日的一位用户对澎湃新闻称,自己年初注册了EZZY,虽然车的品质很好,但自己总是叫不到车,最后卸载了APP,并拿到了押金。
供需失衡,这加剧了EZZY的合规风险:今年6月,据北京商报报道称,EZZY提供的共享汽车缺乏机动车行驶证,会导致用户用车触犯《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此,付强曾回应称,因新车数量不足,平台不得已地将部分展示用车投入市场。
其次,调度能力不强。
目前,主流共享汽车企业采取“指定地点借取、归还”的模式,使得不少用户刚下共享汽车,又得踏上共享单车。
因此,EZZY以随借随还,还车后产生的停车费,由平台报销的方式,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极大优化了消费者使用体验,但也为调度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有知情人士称,EZZY车辆调配严重依赖线下人工,调度员调度车辆时,往往是“11路步行”混杂其他交通工具,加上后台调度、数据整合能力智能程度不足;此外,不少用户将车辆停在地下车库、小区等地区,都降低了线下调度的效率。
业内人士表示,共享汽车最重要是调度,调度效率不高,会提供运营成本,也会影响体验,造成用户流失。
第三,过于强调用户体验。
今年5月,付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为让客户满意,曾在“小问题”上投入巨大资金:我们可以远程关窗、锁门。付强认为,用户可以充分享受“忘却的权利”,而只需专注于驾驶这一件事。
该业内人士还称:说到底,共享汽车的靠山很重要,不同于共享单车每辆自行车几百元到上千元,一辆汽车成本动辄几万元起步,这是重资产生意,烧钱很快。没有巨大的资方背景、没有整车厂支持,很难和汽车制造商议价。小而美的模式,在这行很难生存。
据IT行业的公司数据库服务商IT桔子显示,2015年4月,EZZY从策源创投融资4000万元,并于2017年3月完成A轮融资,具体金额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