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祖孙三代为求工作稳定接班做遗体整容师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8 浏览

  87岁的外婆曾是一位遗体整容师,64岁的母亲也曾做过同一工作,而她则在殡仪馆内经历了几乎所有工作岗位的历练……今年40岁的徐婷(化名),出生于一个三代同堂的殡葬大家庭。她的工作和生活,折射出殡葬工这个特殊职业的数十年巨大变迁。

  追求稳定 母亲劝说下当了殡葬工

  一袭深蓝色的制服映衬下,让皮肤白皙的徐婷(化名),看起来更像一个气质美女,而不是一名遗体整容师。“在进入青山殡仪馆之前,我曾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徐婷说,16年前,24岁的她,在母亲的劝说下,放弃了酒店服务员的工作,到青山殡仪馆当了一名临时工。说起来殡仪馆上班的原因,徐婷直言不讳地说:“在这里工作,就是图个稳定”。

  殡仪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令人心生畏惧的地方,然而对于徐婷来说,却并不陌生。因为母亲是殡仪馆的一名工人,徐婷从小就在殡仪馆的院子里长大。5岁时,徐婷全家住在汉口民意路的武汉殡葬管理所的宿舍里。“当时,我们居住的小楼背后就是尸体冷藏间。”徐婷说,因为单位宿舍的唯一一座厕所就设在冷藏间旁,因此每天晚上,她从来不敢一个人起来上厕所。”徐婷说,害怕归害怕,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还是和一群小伙伴壮着胆子围着冷藏间转了一圈,并透过窗户往里面望,试图能发现什么。

  进入殡仪馆,就注定了要和死人打交道。在青山殡仪馆,凡是新进的工作人员,不论男女都要先到一线锻炼。“不管分在哪个岗位,女的都必须先到遗体化妆整容的岗位过一道,男的必须在火化车间走一遭。”徐婷说,这是为了让新员工“练胆子”,尽快适应在殡仪馆工作的特殊性。

  为练胆子 从练习给逝者穿袜子开始

  徐婷一去单位报到,就被分到遗体化妆整容室,当了一名遗体整容师。尽管此前,在家里也经常听母亲和同事聊起她们殡仪馆工作的事,但那时并无直观感受,而当她站到遗体冷藏室时,看到遗体被工作人员抬出,这才感到害怕。

  “我们在抬遗体进入化妆室前,都会先深深地鞠上一躬。”徐婷说,这是出于对逝者的敬意。

  最开始进入化妆室的那段时间,徐婷并没有上手操作,而是站在一旁观摩学习。“直到上班一周后,老师们才开始让我接触到遗体。”16年来,徐婷始终记得自己曾服务的第一位逝者,那是一位因病去世的老人。那天,她像往常一样站在一旁观摩,师傅则喊她来搭把手:“你把袜子给他穿上。”

  “那是一双很宽松的袜子,很大。”徐婷回忆,正常情况下,这种宽松的袜子一下子就能套好,但她当时双手不停颤抖,穿了三次才将袜子穿好。回家后,她把内心的恐惧说给母亲听,结果母亲却满不在乎地说“那有什么好怕的,你就权当他睡着了,不就行了吗?”

  不看恐怖片 避免留下负面心理暗示

  从给逝者穿袜子,到给穿衣服,再到给逝者化妆整容,慢慢地徐婷的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大。

  当上遗体整容师之后,每次徐婷走进化妆间前,她都会先给自己化个淡妆。“整理好自己的容颜,再去面对服务对象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徐婷说。

  在与逝者单独呆在一间屋子里你不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徐婷说:当然怕呀,所以只有不停地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沉浸到工作中,才能从恐惧里解脱出来。

  在许多人看来,在殡仪馆上班的人胆子都很大,其实并非如此。徐婷说,她和很多人一样,不敢独自走夜路,甚至不敢看恐怖片。“看恐怖片往往给自己留下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并不利于我们工作。”

  在工作中,徐婷会把每一个逝者都当成自己的亲人,用对待亲人的态度来服务每一个对象。“只有这样才做得问心无愧,拉近自己与逝者之间的距离,内心才不会真的感到害怕。”徐婷说。

  怕人歧视 对外就说“在民政局上班”

  尽管已经在殡仪馆工作了16年,但在徐婷的朋友圈子里,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正职业。“朋友们问我在哪上班,我都回答在‘民政局’。”徐婷说,社会上,很多人对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歧视,不愿与他们打交道。

  “在外面,你要说你在殡仪馆工作,别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徐婷说,有一次,他们单位的一位火化工,在公交车上碰到熟人,那位熟人笑着问: “今天又烧了几个?”结果此话一出,顿时,车厢一片静寂,大家一起投来异样的眼神,让他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在生活中,徐婷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一次,她的一个闺蜜要结婚,请她去当伴娘,结果对方的家长知道在殡仪馆上班后,死活也不同意让徐婷来当伴娘。因此自尊心受到刺激,徐婷为了这件事在家痛哭一场。为了尽可能地回避这些尴尬,现在除了同事的婚礼,徐婷很少参加朋友的婚礼,到了过年的时候,她也很少主动去朋友亲戚家拜年。

  在徐婷看来,自己从事的工作就像革命时期的“地下党”,隐瞒着身份与人接触,好像带着面具在生活一样不自在。“不仅朋友很少知道她的工作,就连自己的女儿也不知道她在殡仪馆具体做什么。”徐婷说,每次女儿所在的学校要填写家长信息,她要么干脆不填,要么就随便编个单位。

  现象

  从“世家”到“双学位”

  在对徐婷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在青山殡仪馆,像徐婷这样“女承母志”的殡葬职工远不止她一个。刚刚获得“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一线火化女工——刘锦秀,她的母亲就曾是青山馆的一名遗体整容师,且获得过省劳模的荣誉。同样,在该馆设有化妆工作室的武汉市劳模陈萍,其母亲也曾是该馆的一名遗体整容师。

  据悉,这种“子承父业”、“女承母志”、“祖孙同行”的现象,在青山殡仪馆、武昌殡仪馆和汉口殡仪馆三大殡仪馆,比比皆是。

  青山殡仪馆副馆长喻家青说,这些继承父母职业,踏入殡葬系统的年轻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上世纪90年代招工进入的。“那个年代,很多行业就业都比较困难,唯独殡葬行业却是没人愿意干。”喻家青说,正是这个原因让殡葬职工子女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与普通人相比,殡葬行业职工的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个职业。

  喻家青说,如今,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想进入殡仪馆上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进入的门槛也明显提高。

  “近几年,我们新进员工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大学生。”喻家青说,去年,该馆对外招聘两名事业编制的职工,有近百位大学生竞争,最终招收了两名都是 “双学位”的优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