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那天pm2.5近200,还下着零星的小雨,提前一个小时到达面试地点的栗子觉得这种半污浊半清新的空气和自己的心情也有着些许的呼应。
因为考研错过了就业的黄金时间,栗子有些焦躁。
春暖花开的季节,对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已经在就业冲刺。795万,这是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比去年整整多出了30万。记者日前走访、调查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现不少大学生虽然已经拿到了offer,甚至不止一份,但仍心有不甘,正在寻找更好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性的焦虑,或多或少会让他们的未来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应聘职位的忐忑
栗子是北京一普通二本院校的新闻学女生。在高校林立的北京,栗子常常会有学历上的不自信。于是大三时,栗子毅然选择读研,可长达一年的努力并未取得预期的结果。短暂的调整之后,栗子收拾好心情,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
对她而言,缺失一年的实习经历,又没有名校背景的加持,想在竞争激烈的春招中分到一杯羹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至少在三月初第一次投递简历时栗子是这么想的。
“通过一些求职app和招聘网站,我投递了几份专业相关方向的工作,很快,我就接到了第一份面试通知,是一家国企的互联网单位。”
在面试的大厦外平复了半小时心情后,栗子踏入了通知中的面试地点。面试的过程“顺利得简直不敢想象”,栗子告诉我们,HR除了问一些基础的工作内容之外,更多地在询问她的大学活动经历,以及大二实习时负责的具体工作。随后,栗子也陆续参加了几个单位的笔试面试,她突然发现,客观短板对求职一定有劣势,但并不绝对,尤其不同的职业选择方向会侧重于不同的要求需要,对于就业短板还是要客观看待。
来自北京一所工科特色明显院校的朱云,则遇到了另一个就业短板限制——专业限制。学工科的朱云,心中的理想却是从事与媒体相关的工作。为了这个理想,大学四年除了完成学业,朱云也一心扑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上,并取得了作为一名学生值得骄傲的成绩:其负责的某学生社团官微粉丝数由3万增长至75万,他担任校团委机关报的总编,一手打造了学校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号。
即便有丰富的媒体活动经验,但因为专业的限制,在秋招的大潮中,朱云仍不敢放手追寻自己的理想。“因为没有底气,所以我是向三个不同的方向投递简历的,一个是本专业的技术岗,二是互联网的运营类,三是新媒体方向。”朱云向我们展示了他去年九月和十月的时间安排表,上面满满当当分布着阿里、京东、360、腾讯等企业的笔试面试安排。“整个九月到十月,我都奔波在不同企业的笔试和面试中,而且那个时候还在实习,每天都非常疲惫且焦虑。哎……”时隔数月,朱云再次谈起那段时光,仍是深深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