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门民工市场从年初七开门,求职者是一天比一天多,其中不乏背着包拿着简历的大学生。记者从该市场大学生就业窗口了解到,开门5天已经有 100多名大学生到此来登记求职,而其中一位南师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选中一个策划编辑岗位,月薪3000元。(2月12日《南京晨报》)
《南京晨报》在报道这条新闻时,用的主标题是:“硕士民工市场求职 自降身价只求月薪3000”;副标题则是:“安德门民工市场开门5天,吸引100多名大学生来求职”。
我们知道,报纸标题除了提示新闻主要内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或者说基本的作用就是体现编辑思想。记者的报道要客观平衡,但编辑做的标题往往就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是一种“舆论导向”,也是报纸编辑学的一般常识。
仔细读一下这条600来字的短新闻,记者的报道中,并没有“自降身价”一说,记者报道中提到的安德门民工市场的负责人老严转述的这位女硕士的求职要求是:“工作稳定,有双休,工资每月3000元以上”。恰巧有一家图书出版公司招聘策划、编辑,给出的条件就是工资3000元以上,每月还有200元购物卡的福利,做得好,加上业绩提成年薪能拿到15万。女硕士对这个岗位很感兴趣,就去参加笔试了。按照老严的说法,发挥正常的话,录取没问题。我不明白的是,女硕士这样的选择,怎么就叫“自降身价”了呢?
名校女硕士苦读近20年的书,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月薪只拿3000元,乍一看,是不算高。但要看她的自身条件和求职要求,一些“隐性收入”就包含其中了。女硕士毕业时,至少已经二十四五岁了,眼看着就进入婚育年龄,她求一个稳定的有双休的工作,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工作轻松一些,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作家务和子女教育,用于支持老公的工作。这中间包含的人生 “价值”,也许不能用现金衡量,但一旦家务劳动社会化,比如雇个钟点工,那可是得付出真金白银的。何况,出版公司说得很清楚,收入上涨的空间很大,年薪最高可以拿到15万。当然,那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这就要看女硕士的人生态度和个人选择了。
每年有那么多的博士硕士去考公务员,他们并非不知道公务员收入一般,但公务员的稳定、双休在吸引着他们,上升空间,人生价值在吸引着他们。也许他们进入民企,年薪要高过公务员多少倍,但公务员的某些隐性收入又是名义高薪企业所不具备的。女硕士选择这家出版公司的道理类似。
所谓大学生就业难,我看很大程度上是媒体渲染出来的。搜狐在转载《南京晨报》这条消息时,甚至将标题改为“百名大学生争相应聘民工 负责人苦口婆心规劝”,其实,人家民工市场专门开了大学生窗口,很多招聘单位不过是利用这个市场平台,并非让大学生去当农民工。出版公司编辑,难道也是民工吗?负责任的媒体必须守住社会良知的底线,助力大学生就业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助力就要提供真实的信息,给予恰如其分的就业指导和舆论引导,而不是通过报纸和网络标题去故弄玄虚,甚至危言耸听地吓唬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