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银行业因员工福利优厚、社会地位高被认为是就业的“金饭碗”。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监管正规化、行业竞争多元化,中国银行业“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先后至少有37位传统银行的董、监、高离职。除此之外,普通一线员工出走率较往年也有明显上升。
1月,民生银行原行长毛晓峰因个人原因请辞;
2月,交行第一副行长钱文辉辞去交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等职务;上海银行董事长范一飞提出辞呈;
3月,兴业银行副行长陈德康、中行副行长岳毅及中银香港副董事长等提出辞职;
4月,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请辞行长职务;
6月,建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行长张建国递交辞呈;
10月,宁波银行副行长洪立峰、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以及上海农商行副董事长、行长侯福宁等提出辞职。甚至于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行长曹彤任也在任职不足一年之后匆匆离职。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不到一年内,全行业董监高密集主动离职30余人,这在我国25年银行史上并不多见”。
事实上,今年以来,部分银行纷纷迎来资深员工离职的高峰期。随着金融需求日趋多元,各种杠杆、对冲等新产品快速引入,让老一辈的信贷人员倍感压力。而“离职潮”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从去年起的银行业不良率(不良贷款率的上升,直接影响到了信贷人员的收入)整体上升传导到一线的压力。
为应对离职同时控制成本,银行对员工的雇佣关系也在发生巨大改变。
为防止频繁人事变动,现在银行不会和社会招聘的信贷部门员工直接签约而是选择通过中介公司签约,连续3年业务超过本行内同职务信贷员工平均水平才可与银行直接签约。但这样一来,同工不同酬,五险一金保障大幅缩水,几乎没有人愿意以这种方式再和银行续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主动离职银行员工集中在信贷、风控等风险管理部门,银行员工离职后凭自身积累,多数仍选择留在资金中介业务范畴,小贷公司、P2P等金融新业态是他们的主要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