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中,本科学历的职场人士感到了职业生存的压力,继续深造成为其获得职业发展动力的捷径。其中,硕士学位教育因为权威的国家证书、系统的学习体系而倍受青睐,但入学门槛高也令不少职场人士望而却步。 那么,要想获得国家认可的硕士学位,除了每年的全国统考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方式外,还有哪些途径?在职人士可否利用业余时间攻读硕士学位?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到底有何区别?为此,记者采访了人民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上海教学中心负责人余慧子。
如今虽然用人单位的唯学历观有所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高学历求职者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仍相对较大,薪酬待遇也相对较高。据北京太和顾问2004年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城市,本科生平均月薪约2300元,硕士生则约为3900元,博士生约为4500元。
在职读硕的三条途径 途径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提到读硕,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参加国家每年1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其教学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一般要求参加考试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考试入学后,进行全日制学习完成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等要求后,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随着考试报名人数的连年攀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已成为受关注度最高、入学竞争最激烈的获取硕士学位的途径。 途径二:参加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近两年,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不再是MBA一枝独秀,工程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等开始成为在职人士深造的热门方向。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职业人才。其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绝大多数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 目前国内的专业硕士学位包括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等。今年年初,又新增了艺术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3个专业学位。 途径三: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即我们常说的同等学力申硕。从1999年开始,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外语水平和综合学科水平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在职人士一般需参加各校的研究生进修班,业余学习,然后参加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考试,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审查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学员要获得硕士学位,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位课考试外,还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两个水平考试,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在职读硕三大途径对比 ■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1、资格门槛:大专以上学历。 2、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学制2-3年。 3、学习费用:学费由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在三条途径中属于最低的。由于该学习是全日制,对于在职人士来说,需要参加3年时间的全脱产学习,机会成本较高。加上考试费用、考前辅导班费用等,读个硕士的成本也不低。 4、证书获取: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双项证书。 5、入学难度:全国研究生入学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6、企业认可度: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企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当然,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7、适合人群: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一直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以上海地区为例,2005年共有99548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其中应届本科生占52.7%。虽然,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加全日制教学的途径,更适合于没有工作压力的应届毕业生,但对于那些希望完全转行,或是希望在职业发展上有较大飞跃,以及希望进入大城市就业的在职人士,也可考虑这一途径,只是放弃工作参加学习,成本和风险都相对较大。 ■ 参加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1、资格门槛:本科学历加上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 2、学习方式:半脱产,学制2-3年。 3、学费: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万元。加上有些专业是全日制课程,需要辞职3年,因此教育成本是三种途径中相对来说最昂贵的。 4、证书获取:专业硕士学位考试主要是通过10月份联考的方式,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获得学位证书。但也有例外,如报读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专业者,也可以参加1月份的全国统考,可同时获得学历、学位双证书。 5、入学难度: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2004年上海复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MBA的录取比例在6:1左右;2004年全国法律硕士录取率则不到10%。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6、企业认可度:参加1月份统考的MBA能拿双证,而工程硕士目前只能拿学位证,因此企业对专业硕士的市场认可程度略有差异。当然,随着近几年专业硕士种类不断增多,报考人数连年上升,因此人气带动了市场效应,其认可度和求职地位也逐渐上升,很多企业不再苛求学历证书,而是更关注专业学位证书本身的含金量。 7、适合人群:专业硕士面向拥有一定工作经验、想进一步深造的在职人群,职业指向明确,让在职者通过边学习边考试的方式,在工作中更好地学以致用。当然,专业硕士的专业领域相对狭窄,供在职人士选择的面不大。 ■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 1、资格门槛: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以上。 2、学习方式:在职学习,学制2-3年。 3、学习费用:根据不同学校收费,一般学费在每年3500一1万元之间。由于是在职攻读,因此相比于以上两种途径,花费最少。 4、证书获取: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 5、入学难度:同等学力申硕采取的是“免试入学,边学边考”的方式,因此从表面看上,是获取学位最容易的一种方式。然而,在职学习者要最终获取证书,需要过三道关:A、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一般学校会安排14—18门课程,每门课程修满学分并考试合格。B、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须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否则本次申请无效。这项考试的难度较大,很多专业的通过率不到10%。C、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1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此外,还需要在国家统一刊号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6、企业认可度: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这种新型深造途径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超过110万,而报考同等学历申硕的人数不足3万。传统观念认为,同等学力申硕没有入学考试,没有学历文凭,因此价值不大。然而,随着企业“唯学历论”观念的逐渐淡漠,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心应聘者学位背后的真实能力,而这点正是攻读同等学历申硕的在职者的优势。 7、适合人群:其授课时间灵活的培养方式是目前最适合在职人员深造的途径。具体地说,从课程设置和师资来看,同等学力申硕与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没什么区别;从授课方式和培养方向上来看,同等学力申硕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打造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在职人士一方面可系统学习研究生课程,获得硕士学位;另一方面由于同学都是有数年经验的职场精英,可以相互借鉴,扩大人脉圈,这点与MBA的作用相似。 TIPS: 学历和学位的区别 从学习收获来看,学历代表着学习的经历,学位代表着学习水平和层次。学历仅仅证明了一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过程,但学位却是对这个人所学知识达到一定水平的认可。因此,学位的价值要超过学历。 从市场认可度上看,对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双证比单证有竞争优势。但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则差别不大,关键是个人能力与专业背景,硕士学位证书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特别提醒 在职读硕需要做好四大准备 很多实例表明,硕士学位已成为在职人士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但资深专家余慧子认为,对在职人士来说,读硕毕竟不是参加一个培训班或者考张职业证书,而是需要付出更多。因此在决定攻读硕士学位前,以下四方面的准备必不可少。 第一,职业规划准备。首先要做好职业规划,需要根据本科专业、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与职位、兴趣爱好、职业发展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是否攻读硕士学位。 第二,方式选择的准备。攻读硕士学位有不同的方式,各种方式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职人士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深造要求做出选择。 第三,方向选择的准备。方向选择包括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两部分。在职人士可通过各招生院校的网站了解相关学校及专业信息,并根据自身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报考合适的学校及专业。 第四,财力、时间的准备。读硕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项昂贵的投资。无论是选择全日制读硕还是在职班,都要在金钱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时间上做好适当调剂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