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变“海带”,近几年已经成了大众的俗语。许多海外留学生辛辛苦苦走出国门闯荡了一番,回国后总是希望自己鲤鱼跳龙门的,可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后连工作也没找到。于是“海带”们开始抱怨怀才不遇,觉得国内没有伯乐。
国内真的没有伯乐吗?问问主管们,就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看待海归的了。
海归也得从头做起
某广告业外资公司人事部经理 Max
现在海归早已经不稀奇了,出去瞅瞅,一抓一大把。招聘会上好像人人都能揣个外国的文凭来应聘,我们收到的简历也常常十有六七是留过洋的。所以,在这个海归并不稀缺的时代,他们的身价自然也有减无增。更何况,外国的学历文凭也并不一定就比国内的硬,不能因为一个人在国外读过书就认定其才能更高,要知道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国家了。当然,如果是毕业于一些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学,如耶鲁、斯坦福等,我们还是会优先考虑的。
其实,无论你是不是海归,刚进入公司总归是算作新人的,新人不可能一进来就坐上管理层,那些经理、副经理、groupleader的位子早已有人稳稳坐好,新人该做的就是在工作上好好表现,创造出成绩。海归在这里也找不到可以得到优待的理由,一样也得从头做起。如果他们能够在工作中确实证明自己的能力,那么也理所应当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归的压力似乎很大,因为做不好,别人会觉得他们留洋了也不过如此,做好了,又会被认为是应该的,出去学过东西理应比别人优秀。
海归派的潜力
某食品制造企业经理 卢先生
就我个人而言,并不会特别看重员工是不是海归的身份,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大学在哪里读并不是最重要的。你在读大学的时候可能是优等生,但并不代表在工作后也是优等员工。现在很多工作都讲究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单单自我感觉好是不够的,个人形象还是双向的定位。
从一个老板的角度来看,不管什么人,工作上一看态度,二看成绩。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没有良好的态度,就没有良好的开端,而没有实际的成绩,就没有权利说话。海归的状态其实也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国内就很优秀,到国外深造后再求职的。这类海归初看,并没有国内名牌大学的优势大,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能力就爆发出来。
首先是语言方面的优势。国内名牌大学生现在的英语程度也很好,但真的到了实践应用中,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留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就会很快凸现出来。另外,优秀的海外留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人在外生活的磨砺,与国内同年纪的应届毕业生相比,多了一份坚韧和成熟的性格。这种性格让他们在工作中很容易度过焦虑期,相对公司来说,人员的稳定性也增加了很多。优秀的海归多有国外公司工作的经验,这种经验让他们在国内与国际交流的工作中,能迅速施展拳脚。
当然另外一种混日子的海归,我就不敢苟同了。这种情况很正常,国内每年那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优秀的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