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在求职中起辅助作用
◆提问:在找工作时亲友的帮助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果亲友帮忙找工作需要付出金钱和礼物,大约需要花费多少钱?你认为大学生完全依靠自己找工作不靠关系成功几率有多大?你认为社会给大学生的机会均等吗?
◆调查:被问及这一系列问题时,受访学生的表现与记者的设想不太相同,没有躲闪不愿回答,而是大多数学生觉得全家动员托人托关系为自己找工作很正常。当然,有不少认同这种做法的学生自己并没有或几乎没有外力可借助。
小问题一统计结果:在24名受访学生中,1名学生认为亲友起到“决定性”作用,认为不起作用的有5人,另外18人选择了“辅助性作用”,占到总人数的75%。
小问题二统计结果:4名学生在“10000元以上”的选项下打上了对勾,选择“5000元至10000元”的学生有5名,3000元至5000元的有8人,3000元以下的7人。
小问题三统计结果:4名学生认为仅凭自己找到工作的几率为70%到80%;认为几率“较大”、“还可以”的学生有10人,其余10人显得有些不自信。
小问题四统计结果:14名同学认为社会给大学生的机会不均等;3名同学认为“还行”、“比较均等”;另有7名学生认为“机会均等”。
◆点评:托熟人、亲友、师兄师姐等社会关系找工作目前很正常,尤其在信息搜集上会起到很大作用,但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机会,能否抓住机会,能否被用人单位留下,还要看自己的实力。
河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介绍,对于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焦虑,可以通过各种办法积极调节,不能让它成为影响自己理性就业的隐患。在许多国外的高校,毕业生也不是一毕业就马上能就业,而是毕业半年后就业率百分之七八十,一年半左右到两年间,达到百分之八九十。
目前,按国家规定,毕业生择业期限是毕业后两年。只要学生在两年内找到工作、签订协议,有关部门都会为其办理报到证等就业手续,和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只要学生肯放下架子,提升自己的同时拓宽路子,机会总比困难多。
-招聘会现场侧记
一个文科生的求职经历
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和满心的期待,来自保定的小张昨日早晨7时就赶到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令她遗憾的是,经历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拥挤,除了一身的汗水,象征性地投了两份简历外,几乎一无所获。
从公交车一下来,小张说自己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叫做“人才大集”,那场面比农村赶大集还壮观。她是这样描述自己参加招聘会的经历的:想去哪个招聘展位首先要找对“进攻”方向,一不留神就会被冲到一边;即使找到了展位,也要站在层层包围的人群之外,耐心地等待并承受着身前与身后的挤压。但是,当恭敬地交上简历,想做诚恳的介绍时,已经被身后的心急者挤到了旁边。于是,只能抖擞精神,再投入到下一次应聘中。
小张就这样在招聘会上“奋斗”了整整一个上午,她所学的法学专业在招聘会上对口的岗位几乎没有,在某展位前,一个为法学专业学生设置的岗位,有超过200个毕业生竞争。
激烈的竞争让投了简历的小张感到被录取的希望渺茫,接下来她又在招文员的展位前投了两份简历,最后心有不甘地离开了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