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是谣言传说的“世界末日”。与电影中“世界末日”的残酷画面不同,现实中创意无穷的人们或聚餐、或狂欢、或放假,摆出了样式各异的“末日秀”。有专家认为,“末日秀”的出现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相关,但同时反映出不少人生存压力过大、工作和生活失衡的问题。
“末日秀”花样百出
近日,成都某网络科技公司的“末日放假通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知表示,公司会在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放假,让大家“多陪陪最亲的人”。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末日通知”的语言尽显轻松幽默:“如果预言成真,大家再也不用上班了,永远放假。若末日没有来到,请员工们要加倍努力工作,以弥补老总的损失……”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互联网上并不少见。在招聘网站智联招聘的统计中,进入12月以来“2-3天的末日假”、“2000元的末日基金”、“末日生存包”、“末日相亲会”,甚至“2万的末日年终奖”等类似这样的通知遍布网络。这些举措在给身在其中的员工带来小小幸福感的同时,带来的也是一种轻松娱乐的调侃。
或调侃,或狂欢,团体和个人一系列花样百出的“末日秀”,让人们硬生生的创造出来一个节日,再联想到之前网上流行的“如果玛雅人靠谱,我将会……”的句式,一位网友总结说,“世界末日”硬生生的被富于创造力的中国人民“玩成了荒诞剧”。
“狂欢”背后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失衡
一个毫无科学依据的人类“末日”,却被变成了“狂欢日”。有专家认为,“末日秀”的流行固然与年轻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生存压力过大、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失衡。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表示,年轻人追求“末日秀”确与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沉重的生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使中国的年轻人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张宝义说,“他们迫切想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而被年轻人广泛接受的所谓‘世界末日’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智联招聘一项专项调查显示,在中国职场人群平均每天睡觉7.33小时,工作8.66小时,上下班0.96小时,而其他活动时间仅为7.05小时。一天24小时工作时间占比最高,而在空间上的侵占更为明显,65.8%的职场人回家后还在继续工作。
专家提醒说,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应该分配适当的时间回归家庭生活,把握好工作和生活的节奏,真正领略幸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