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夜愈兴奋,然后在第二天清晨带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继续投入工作。
是的,世界杯又来了。
开赛两天,铁杆球迷们面对的选择令人感到痛苦:既不能耽误工作,又想全程观看世界杯。
而与此同时,雇主的反应也很微妙:明知员工迟到或者精神不振的原因就是世界杯,是该严明纪律还是“睁只眼闭只眼”?
鱼与熊掌的选择
“世界杯四年才一次,代表足球最高水平的比赛,错过任何一场都会遗憾。”巴西世界杯开赛了,从初中开始就喜欢足球的覃礼又开始兴奋了,覃礼是上海一家经济型酒店的店长,他告诉记者:“工作以后,几乎就没有碰过足球了,但是看世界杯每次却从未错过。”
就像覃礼一样,钟情于世界杯的人不少,在上届世界杯时,世界杯特别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职场人士中,超过八成都表示一定会看世界杯,这八成中更有两成人表示自己不但要看,而且要场场不落。即使在不看直播的近两成职场人士中,11%的人表示自己虽然不会看直播,但是会看看重播、集锦什么的。也就是说,超过九成的职场人士在世界杯期间,都会或多或少地将关注点转移到足球上来。
笑称自己“数球星的名字比自己亲戚名字还要熟悉”的覃礼透露,他也有疯狂的时候,为看自己喜欢的巴西队比赛,他也曾有过请假两天的记录。“看足球不像电视剧,永远猜不出结局,一场球赛里面也没有好人坏人,有可能你喜欢的球队就会被别人喜欢的球队打败。”
覃礼的请假理由并不新鲜,在疯狂于足球的欧洲,世界杯期间,“头疼脑热发烧需要休假”的员工也明显增多。而比赛翌日,由于需要时间从狂欢或是沮丧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上白班的员工也往往请假“静养”。
英国缺席管理咨询机构AHP针对请假潮做了一项研究,显示在英格兰队首轮赛事期间,国内公司员工的缺席率将猛增20%,如果英格兰队顺利进入决赛,缺席人数则将增加到40%以上。英国将因为成千上万名员工的缺席而每天损失1亿英镑以上。
员工的缺席率之高,让80%的中小型公司老板目前已经定下条规,威胁要处分在英格兰队首场比赛后突然称病告假的员工,同时规定世界杯决赛翌日员工要正常上班。83%的老板表示,必须以强硬的手段对付世界杯期间无理缺勤或生产力下降的员工。
而在荷兰,仅仅是欧洲杯就已经让雇主们头疼了,因为太多的员工为了看球装病在家甚至休起了年假,决赛当日整个阿姆斯特丹的公司老板们接到了超过40000个病假电话。为了对付世界杯期间的“罢工潮”,有的荷兰雇主已经提前买好了一种特殊的“世界杯保险”,这种保险是专门针对在荷兰队比赛当日或翌日出现大面积员工告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作出赔偿。
让世界杯成为“亲近”手段
中国球迷是否也会疯狂到让雇主们在世界杯期间也像英国与荷兰的雇主一样困扰呢?
“不担心员工会因看球赛而耽误工作。”一家网站的负责人电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员工的自觉性予以充分的肯定。“世界杯期间,员工们会经常讨论,但是为此旷工或请假的却不多。”
而另外一家公司有意无意展示了他们在世界杯期间的“宽松政策”,在网上被疯狂转载,成为一时美谈。
调查也印证了上述负责人的感受,上届世界杯期间,70%受调查者认为自己属于理性球迷,他们表示在世界杯期间会正常工作,看球、上班两不误。仅有6%的超级球迷愿意付出迟到、休假甚至旷工的代价。
相对于上届德国世界杯,中国球迷这次相对幸运的是,南非与中国时差6个小时,也就是说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大半比赛会在上半夜进行,但肯定会有球迷遇到喜欢的球队也继续熬夜。
“即使世界杯期间,单位的按时打卡制度也不会有所改变。”浙江宁波一家民营文具企业的总经理告诉记者,但是公司也不会在此期间制定特殊的‘世界杯管理规则’,去防范员工世界杯期间的行为。”他认为企业管理有着自身的一致性,相信在公司原有的作息制度下,员工能够合理分配看球和工作、休息的时间,不会极端挑战公司的规定。
调查显示,在对于近百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调查中,只有不到30%的企业对于员工的熬夜看球表示出或多或少的担心,58%的企业都不太担心,而14%的企业更是完全不担心。更有34%的企业表示,在世界杯期间甚至会放松考勤,对于因看球而迟到的员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
正略钧策咨询管理公司人力资源专家宋克春表示,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做法应该是“宜疏不宜堵”。他认为,企业考虑工作效率和质量,不希望员工熬夜看球,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不影响企业运转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考虑尽量满足在特定时期员工的爱好和需求。
“我就曾遇到过一家民营企业,上届世界杯的时候,组织员工观看相关赛事。”宋克春说,而且这家企业也会根据世界杯期间的特殊情况,把员工的上班时间往后推延。但是企业阶段性的目标没有改变,给员工更灵活的时间看世界杯,也会激励员工在其他时间更加讲求工作效率。
如果是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型企业,宋克春认为,当然还是要以客户导向为主,但是高层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与员工沟通协商,让员工觉得受到尊重。比如可以与员工商量在某些特殊场次的比赛,部分留守、部分观看的方式。
“不要把员工看世界杯当成坏事,如果企业处理得好,它甚至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企业与员工亲近的机会,变成增强员工凝聚力的一种方式。”宋克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