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内蒙古人社厅旗号的“内蒙古考试报名网”,挂出了一则虚假招聘信息:内蒙古自治区16家电厂计划招聘3200余人。短短1周多时间,通过该网站报名的求职者多达900多人,共缴纳“报名费”16万元。
不久前,接到内蒙古人社厅的报案后,警方经调查逮捕了通过网络诈骗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据办案民警介绍,这则虚假招聘信息的传播速度,之所以让犯罪嫌疑人都“完全没想到”,与不少受骗者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和传播有很大关系。
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并不容易,看到招聘信息就想试一试。骗子利用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冒充权威部门发布具有诱惑力的招聘信息。这类信息一旦被转入微信朋友圈,就传播得更快。一来,“圈子”里的大部分人可能都在找工作,对这样的信息更感兴趣。这些人不但自己上当受骗,还积极转发,不经意间就成了虚假信息的“二传手”和骗子的“帮凶”。二来,朋友转发的信息当然更值得信赖,容易让人缺乏警惕。
因为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不少虚假信息。高校毕业生是使用微信的重要群体。像“假招聘”这种目标群是高校毕业生的虚假信息,很快就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开来。微信使用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分辨力,莫害己又害人。
让假李逵现原形的最好办法,莫过于真李逵现身。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特点,人社部门应多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做好就业服务,让虚假信息无处容身。
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虚假招聘信息,“内蒙古考试报名网”发布的这条既不是第一条,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条。除了就业,在其他一些人社工作领域,比如公务员招考、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等,也一直有不法分子招摇撞骗。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方面的虚假信息,也可能通过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有一些骗子甚至会主动借助微信朋友圈,对目标人群进行“集中精确打击”,从而牟取暴利。人社部门应该注意这些新动向,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现骗子就及时出手。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骗子使用的手段如何高明、借用的工具如何新颖,其目的总是牟利。目前,不管是用人单位的招聘,还是人社部门提供的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只要是收费的招聘,都值得求职者怀疑。对其他领域的项目或服务,但凡收费,微信使用者不妨先在心里打一个问号,别不经核实就转发相关信息或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