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过节”和“吃”是分不开的,如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重阳喝菊酒……但元旦没有这样的符号。迎接公历新年,常见的庆祝方式主要是利用法定节假日,好好休息休息,如果拼出小长假,还可顺便到国外兜一圈。
出不出得去都不要急,小编带你进行一次环球“美食”之旅,看着这些不乏奇葩的各国新年饮食(风俗),作为吃货的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
欧洲篇
西班牙
西班牙人在新年前夜全家团聚,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随着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另外,讲西语的墨西哥同样有此习俗。
意大利
意大利家家户户大吃蜂蜜汤团。据说,蜂蜜汤团取意“生活富有、圆满、甜蜜”之意,过新年,谁吃得多,谁就更幸福。
另外,新年也吃小扁豆,可以煮着吃,也可以加入香料、洋葱和大蒜。小扁豆很像是硬币,意大利人认为吃小扁豆是富裕的象征。
希腊
元旦时,家家都要做“圣瓦西利斯”面包(vassilopita),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其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着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vassilopita”这个名称来自于历史上一位东正教神父,他委托当地妇女做了许多甜面包,在其中夹藏金币,施舍给主管教区里的穷人们,以不损害他们的尊严。
波兰
波兰人元旦喜欢吃青菜。据说吃青菜会事事顺心如意,而少女们会穿上特别的兔形衣服吃青菜。
美洲篇
巴西
巴西山林中特产一种十分稀有的“金桦果”,巴西人将其视为幸福吉祥的象征。每当新年的钟声响毕,成千上万的人倾家而出,高举火把,轻哼小曲,拥向附近的山林。大家争先恐后地寻找和分享“金桦果”,以这种“特产年货”来互祝来年幸运如意。
巴拉圭
巴拉圭将新年前的五天定为“冷餐日”,大家都不举炊。等到元旦到来的那一天,教堂的钟声鸣响,才升火做饭,饱餐一顿,互祝新年快乐。
这种习惯,和该国历史有关。当年巴拉圭被外族统治,国人奋起反抗,战争持续一年,粮食不济,处于弹尽粮绝的危险关头。之后,援军及时赶到,在元旦那天才有粮食补充。为了纪念昔日的艰辛,便有冷食和元旦举炊的习俗,以志不忘。
亚洲篇
日本
元旦这一天,除夕钟声敲响108下之际,日本各家各户就竞相吃起荞麦面来。据说,谁家面条长,来年的运气就好。而且,幸运的大小与面条的长度成正比。
荞麦面的历史可追溯到江户时代,当时的荞麦面是人们祈求幸福的食品。荞麦面在日本人心里占有特殊地位,又被称为“年面”。
元旦早晨,欢聚一堂,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据传,这种酒是用中国三国时代的名医华陀的配方酿制的。新年饮之,能辟邪气,去灾保健康。饮完屠苏酒后,吃一种叫“御杂煮”的年糕汤。各家制法不同,风味也不一样。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伊朗
伊朗迎新年桌上要摆“七道菜”,每一样波斯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称为“哈夫特辛”。
这七样分别是沙枣、大蒜、醋、苹果、漆树、青麦苗和用麦芽、面粉制成的甜食。苹果是天堂果,象征诞生;大蒜代表健康;麦苗或象征生命力和新鲜;醋代表忍耐;麦芽糖代表甜美的生活;而沙枣因为花很香,是爱情的象征。
新加坡
新年里,新加坡人一定要吃“捞起鱼生”。捞起鱼生,别名——捞鱼生、七彩鱼生、捞起、捞生、鱼生,“捞”是粤语“拌”的意思。它的色彩丰富,味道鲜美,由于象征“风生水起”,寄托着人们对来年幸福的希望,有很好的兆头,因此广受欢迎。
捞鱼生时,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酱料与生菜、西芹、红萝卜等多种配料倒在大盘里,大家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非洲&大洋洲篇
马达加斯加
在新年前的一周里不准吃肉,直到除夕晚餐,才能吃些禽类。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父母赠鸡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赠送鸡腿,表示关心和友谊。
新西兰
每年毛利新年到来之时,新西兰的毛利族群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其中“杭伊”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众人齐聚毛利会堂,觥筹交错,享受“杭伊”的美味。
“杭伊”的食材十分丰富,有五香酱肉、酿馅猪肚、麦卢卡树蜂蜜卤鸡肉、整乳羊和土豆等蔬菜.毛利传统的“杭伊”在地上挖洞,然后把烧热的薄薄的石头放入地灶中,最后把裹好的食物也放进地灶,加大火煮两个小时,蒸煮过程中不加入任何水分,除盐以外,不加入任何其他的调味料,出来的“杭伊”可称得上是原汁原味,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