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网站挖“树洞”吐槽请随意?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8 浏览

  “我的一个亲戚之前鼓捣我跳槽,说有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然后今天来了消息,说不用面试,直接入职。”近日,某求职网站的官方微博介绍了该网站的职场潜规则“吐槽”专区,白领可以曝光职场真心话,或对其他人的真心话进行投票,此举也引发了是否泄漏公司机密、是否会成为“谣言库”的争议。

  吐槽专区已搜罗过万“真心话”

  记者昨天上午在网上查看这个“吐槽”专区时发现,该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这里已经有46515句真心话。在这个“真心话”页面中,有一个称为“职场潜规则”的专区让大家发言或者投票。用户可以选择实名或者匿名的方式曝光一个“职场潜规则”,曝光时,除了陈述事件外,还需上传照片。每条“潜规则”都可以让其他人来评论,选择“顶”、“踩”或者“没兴趣”。

  该求职网站官方微博称,“手机/PC都能上,实名/匿名随你选!”并且,这是一个“独家私密吐槽领域!”“蓝领金领小白领,无论你是小资普通清新文艺还是213青年,职场真心话,总能引起你的共鸣!”该微博还打出“职涯水深秘闻多,揭秘职场潜规则”的广告语。

  在对这一栏目定义时,该网站在标签的醒目位置写道,“职场是人生的演绎,规则是一种制度,潜规则是一种游戏,要生存发展必须深刻解读;无论新人还是高管;无论外企白领还是国企领导,知道总比不知道好,这就是生活,要技巧性地去战斗、去奋斗、去成功。”

  部分“走后门”的求职经历在这个专区屡见不鲜。一名叫“夏迥别”的网友称:“事情是这样的,我的一个亲戚之前鼓捣我跳槽,说有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然后今天来了消息,说不用面试,直接入职,我心想靠谱,当我随着亲戚的朋友去见了一圈企业的领导,分了一圈香烟后,终于去见了HR,在我填表格的时候,HR说,我们这里的工作是轻松的,3个月试用期,3个月实习期,工作表现好薪资在3000左右,现在起薪1310元,然后我就颤抖了,想拒绝,可是这是亲戚介绍的工作,一时不能拒绝,要不然不就丢人家脸了。随后,我麻木地买了工作服装,买了餐卡,明天上班。”这位网友显然后悔莫及,总结经验道,“我想表示:一、最好不要托关系找工作;二、面试流程还是要正常走;三、不能拖祖国后退。”

  此外,假简历、假文凭也是求职过程中的一大顽疾。有一个“匿名用户”发布了一条信息,声称“今天去招聘会,碰到个做假简历的!”这名用户还上传了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招聘会的摊位,有一名面试官和一名学生模样的女生,还有几份简历。该照片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当事人的面容并未做特殊处理,容易让人引发联想。而在该网站上,网友上传的假文凭的照片同样赫然在列,并配有颇为偏激的说明:“如今有多少文凭是真的呢?”记者看到,图片上的姓名、年龄等情况均已被抹去,但仍有部分信息未做处理,让人为上传者捏一把汗。

  网下调查:发泄一下即可,但小心被“人肉”

  记者发现,网友上传的此类“职场潜规则”真假难辨,多数是匿名用户所发,难以核实。此外,随“真心话”一起曝光的照片的真实性也要大打问号。

  对此,家住浦东的王薇薇把它看做是一种消遣,类似的“独家私密吐槽领域”有宣泄的作用。“我就注册了一个账号,采用匿名用户的形式,在公司里有什么不爽的话,就到上面去‘吐槽’。”王小姐同时觉得,如果是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对这个“职场潜规则”专区会比较感兴趣。“职场新人总会有渴望了解更多‘潜规则’的想法,所以来这里逛逛,权当增加一点求职砝码。”

  不过,在一家制造业公司上班的Robert觉得,有些人曝光所谓的潜规则“不可思议”。“一不小心泄露公司秘密,到后来遭殃的可是自己。”Robert坦言,“在网上曝光所谓的‘潜规则’,肯定存在一定风险。而且该板块还需要上传照片,在我看来,更加‘危险’。”Robert直言,这样的举动很容易被人“人肉搜索”,最后惹祸上身,那就得不偿失了,“我看到有些人还是实名曝光内幕的,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Robert在这方面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因此深有感悟。今年年初,他曾把年终奖照片上传到自己的微博上,结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有些网友还出言不逊,称其为“作秀”、“炫富”。

  业内意见:随意吐槽容易误导别人

  对于部分企业管理者而言,该栏目意味着什么呢?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招聘经理唐勇坦言,这家求职网站推出的专区,有哗众取宠的意味。“对于求职者而言,确实有希望知道公司内幕的需求。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这显得不妥当。如果有公司员工随意曝光内部消息,该公司很有可能遭到名誉损害。而且,这种手段,也给恶意中伤、诽谤留下了空间。”

  唐勇同时表示,这些消息由于难辨真假,很有可能产生误导作用。“即使曝光时需要上传照片,也不排除他们上传的照片和描述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他坦言,求职者看到这些内容,如果信以为真,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而一家制造业公司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力资源总监告诉记者,对于上传所谓“潜规则”的员工而言,需“小心”为妙。因为,自己的无心之举,很有可能遭来无法预计的结局。“而且,对于职场新人而言,轻信所谓的求职潜规则,忽视勤勤恳恳的努力,同样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他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