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导致了毕业生入职薪水的差异?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8 浏览

  什么因素导致了毕业生入职薪酬的差异?FESCO(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2008-2013年应届生薪酬分析报告》针对上述问题公布了调查结果。

  企业性质差异:

  外企入职薪酬遥遥领先,工作经验决定薪酬增长

  应届生平均薪酬的增长与中国GDP的增长呈现出N1规律, 即中国GDP的增长会带动下一年应届生平均薪酬的增长。

  从企业性质看,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应届生入职薪酬远远高于其他性质企业,且民营企业低、中、高端薪酬差距较大,但近年来民营企业低位薪酬在快速提升。从主要投资来源看,毕业生进入不同企业的入职薪酬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台港澳企业、美国企业、日本企业。内资企业处于中位水平,且薪酬差距大。不过2010年-2013年间,内资企业薪酬有了大幅提高。

  无论从任何角度分析,应届生工作3年至4年后的薪酬会有大幅度提升。从企业性质看,外资企业薪酬一直居于高位,国有企业由于高的薪酬增长率后来者居上处于第二位。另外,除国有企业外,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及合资企业薪酬增长率都随工作经验的增加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从主要投资来源地看,薪酬跟踪数据基本延续入职薪酬规律。 另外,除韩资企业、 日资企业外,其他企业员工薪酬数额都随工作经验的增加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行业差异:

  IT、通信行业薪酬保持总体优势

  经IT、服务、金融、通信、医疗及咨询六个行业对比分析,IT、通信行业处于高位。平均来看,IT行业入职月薪居于6000元-7500元之间。通信行业稍高于IT行业,介于7000元-8000元之间。服务、金融、医疗及咨询行业应届生入职薪酬差距不大,基本高于3000元,低于6000元。

  分析电子、化工、机械及自动化、能源、汽车及文化/传媒六个行业,能源行业入职月薪自2011年起高居首位,2012年达峰值13667元。

  通过2008年-2013年建筑/建材/工程、教育、贸易、消费品及研究等行业入职薪酬对比发现,研究行业由于其招聘对象基本为研究所毕业生的原因,导致这些人入职月薪在这些行业中独占鳌头,处于6000元-8500元的水平;贸易和教育行业在2008年-2012年5年入职薪酬基本处于低位,介于2000元4000元之间,低于其他行业。

  但就薪酬追踪分析来看,在毕业生工作6年后,医疗行业每年薪酬涨幅基本在2000元以上,高于IT行业平稳的薪酬增长率。IT、通信行业的应届生薪酬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每年增长幅度处于1000元-2000元之间,基本保持了薪酬总额优势。服务行业增长率最低,因其较低的入职薪酬,导致其薪酬总额在6个行业对比中处于劣势。

  性别差异:

  男性毕业生薪酬含金量超前

  2008年至2013年间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中,研究所毕业的应届生入职平均工资高居榜首,“985工程”、 “211工程”、海外院校的毕业生工资水平紧随其后,大专、职业技术学校、中专等性质学校毕业生薪酬较低。从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学历、学校性质与薪酬高低密切相关。

  但在同一学业背景下,性别差异导致的入职薪酬差异却非常明显,男性入职薪酬优势较为明显。

  研究所毕业的应届生入职薪酬性别差异较大。除2009年和2012年女性入职薪酬高于男性外,其他4年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而且二者之间的入职月薪差异每年都在2500元以上。

  从“985工程”院校毕业的应届生入职薪酬来看,男性入职薪酬远远高于女性薪酬,男性入职月薪在7600元至10000元左右,而女性在5400元至7800元左右。

  “211工程”院校应届生因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入职薪酬水平也较为明显。但男女薪酬差距不稳定,差距水平从200元至2600元不等。

  一批本科院校毕业应届生因性别导致的入职薪酬差距从整体来看,除2012年外,2008年至2013年间,男性入职薪酬普遍高于女性,两者差距均在800元以上。

  相对来看,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应届生入职薪酬的性别差距不如其他学校明显,2011年之前的男性入职薪酬要稍高于女性,2011年之后的女性薪酬略高于男性,相差在500元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