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为何那些“金领行业”出现离职潮?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8 浏览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职场从来是人来人往。但,年底这波“金领行业”离职潮波涛汹涌,实在吸引眼球。

  最新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分管同业业务的副行长郑新林提出辞职,刚刚被确认。这不是第一个辞职的银行高管,更不会是最后一个。今年以来,先后有中行、建行、平安、浦发、兴业、交行、中信、华夏等上市银行高管密集变动;地方银行中,上海银行等也出现高管离职。初步统计,年初至今银行高管离职已达37位。涉及的岗位主要有董事、行长、副行长、风险总监等,有的则是兼任分支行行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位副教授表示,不算银行中层,仅以“董监高”级别来看,不到一年就有数十人离职,纵观中国20多年金融史,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出现。

  非只银行业高管另谋高就,近段时间,券商高层人事变动尤为密集。特别是持续三个月的股市巨震之后,让一向“高大上”的证券行业成了人事变动高危区。这其中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占比不低的高管是在公司成功上市后黯然离场。统计发现,近期离职的券商高管所分管业务多为公司核心业务,诸如经纪、资管、投行业务。

  金融行业本来就是人才溢价较高的行业,转会并不罕见。但转会年年有,为何今年特别多呢?

  探究银行券商高管离职的原因,仅从所在行业所处的大环境“对号入座”显然不够全面客观。分析认为,很多银行高管的离职脱不开“限薪”的干系,当然,被互联网金融“挖墙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近一年来格外重要的变量,就是系统风险。作为高度“涉钱”行业,由金融反腐衍生出了“行业高危”,使得已获得财务自由的金融高管,选择在江湖之中“急流勇退”。

  对金融业的高管来说,金融行业“性价比”真的是越来越低了吗?

  和金融圈“金领行业”辞职潮相对的,房地产业的“金领”离职潮也波涛来袭。在行业景气下行、利润不断收缩的市场环境下,各大房地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炒与被炒“鱿鱼”的尴尬局面,并且这样的状况正在愈演愈烈。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2015年10月份以来(截至11月11日),总计有21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离职的公告,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董事、董秘及证代等在内,涉及人数达267位。从公告中可见,高管离职的原因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个人原因”,还有的是“工作调动原因”,或者是“身体原因”。

  房企大量人事变动是行业发展环境骤变的现实写照。随着国内房地产投资不断下滑,身处传统行业的房企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竞争力。

  尽管大房企增收还是主流,营收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净利润增速下滑至10%以下已是不争事实。据说,今年国内几个大型房地产企业都有10%左右的降薪,这也成为房企中高层管理人员选择“跳槽”的主要原因。有主动为之,更带着几多无奈。

  那么,对于这么大规模的“金领行业”辞职潮到底该怎么看?有些人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来开概括,一个行业的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高管频繁离职跟市场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一个行业的景气程度和压力状况。

  但辞职潮背后会不会意味着自我革命呢?前面提到的微众银行,其官方刚刚承认了副行长郑新林离职一事,并以“不破而立、顺势而为”为回应。这八个字,值得玩味。当一个行业不能躺着赚钱,就势必要逼着一批人站起来,或去或留。不破而立、顺势而为,就意味着个人和行业在大势面前必须做出自我革命。时势可以造英雄,也可以灭英雄。

  老马以为,无论是利来还是利往,无论是不破而立还是顺势而为,新陈代谢都是正常现象,“金领行业”出现大规模离职潮只会提醒我们,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加速洗牌周期,金融界乃至整个经济环境的压力已非比寻常。

  但里面的能出来,外面的人是否能进得去呢?“鸟笼困境”是否能就此打破,这还是个问号。在金融生态环境转轨时期,只有既有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生命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一代新人换旧人,旧的走了,不送;腾出地来,让新人上。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