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不提“应届生”了,一个古怪的新词开始生根发芽。用人单位都在招聘“数字原生代”,特别是媒体、广告和科技公司。这可能是一种隐形的“年龄歧视”,意味着拒绝考虑40岁以上的求职者。
2007年,22岁的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一次大会发言时抛出了“年轻人就是更聪明”的著名“论断”。2013年,Facebook因发布“优先考虑2007或2008届毕业生”的招聘广告而遭到加州公平就业与住房局起诉,双方最终庭外和解。
苹果公司、雅虎、Dropbox以及视频游戏公司艺电都曾在招聘新员工时都曾表示优先考虑“应届毕业生”。
但最近,这样的字眼不再流行,一个古怪的新词开始生根发芽。用人单位都在招聘“数字原生代”,特别是媒体、广告和科技公司。
《财富》杂志在求职网站Indeed.com上简单搜索了一下,发现了几十条将“数字原生代”作为聘用条件的广告,发布方既有知名媒体巨头,也有大大小小的初创企业。
· 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海滩的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StratusLIVE正在招客户拓展专员。招聘广告称,“理想的求职者必须是数字原生代”,能迅速适应新技术。
· 汽车共享公司Zipcar在招聘创意及品牌营销总监的广告中称,求职者“必须成功领导过创意工作,还必须是数字原生代”,而且“数字原生代”属于“最低”要求。
· 报业巨头甘尼特集团旗下设在华盛顿的子公司CBS招聘时,也指名要数字原生代。
· 隶属营销巨头电扬旗下的广告机构伟门在招聘项目经理,基本要求包括 “数字原生代”以及具备“现有及新生数字平台”工作经验。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词意味着什么?《财富》杂志采访的三位劳动法律师表示,这就是一种隐性年龄歧视,当前趋势令人担心。
NAVEX Global为大公司提供企业伦理与合规服务。该公司律师兼副总裁英格里德·弗雷迪恩说:“我很不喜欢‘数字原生代’这种说法。对应聘者做出这样的限制可能会有风险,因为隐含着对年龄的强调,这是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词。”她还指出,在公开招聘广告中要求“数字原生代”才能应聘“会引发质疑,而且可能惹麻烦”,因为这种说法意味着“只有年轻人才能申请该职位。”
马克·普连斯基在2001年的一篇论文中首创“数字原生代”这个词。他对这类人群的定义是出生于数字时代到来的过程中或者开始后,也就是说他们的成长经历充满了科技元素,计算机和互联网数字语言就是他们的“母语”。普连斯基指出,与“原生代”对应的是年龄较大的“数字移民”,而且“像所有移民一样,‘数字移民’也要学着适应环境,当中有些人学得好一些,有些差一些。”但他们“一定会有‘口音’,也就是过往的印记”。
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热潮开始,许多用人单位都在招聘懂技术的年轻人才,认为这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成功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针对年龄歧视的投诉呈螺旋上升态势。1997年此类投诉出现了15785次,2014年达到20588次。去年,EEOC以发布歧视性广告为由起诉了121公司,其中111家都存在歧视大龄求职者的现象。
EEOC表示,在招聘广告中使用“大学生”、“大学刚毕业”或者“年轻血液”等词违反了1966年制定的美国《反就业年龄歧视法》。这项法律旨在保护40岁及以上的员工免受年龄歧视。
那么,使用类似“数字原生代”的具有年代划分意味的词,是不是就为了拒绝40岁以上的求职者呢?
EEOC发言人约瑟夫·奥利瓦雷斯表示,尚未认定在招聘广告中使用“数字原生代”是否属于歧视行为。因为EEOC只有在收到求职者投诉后才能展开调查。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投诉。
Allyou.com和InStyle.com与《财富》杂志同属时代公司,约6个月前这两家公司发布的招聘广告中都提到了“数字原生代”。时代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格雷格·吉安格兰发表声明称:“如果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就意味着人事经理并不觉得有问题,也没认真想过会不会有问题。我们就不应该在招聘广告中使用这种说法。”(他还曾在媒体圈中表示,这个词一般代指“缺乏”最新数字技术和相关从业经验的人。)
《财富》杂志联系了本文提到的所有公司,只有一家做出了回应。显然,在《财富》杂志提出询问后,StratusLIVE很快就撤下了广告,现在已经无迹可寻[最新进展:5月4日上午9点,《财富》杂志发现Zipcar也撤下了相关广告]。
营销机构Inbound Marketing Agents联合创始人帕特·奥因斯对《财富》杂志表示,从去年开始在招聘广告中要求求职者为“数字原生代”。该公司网站显示,奥因斯的职责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他说,第一次在广告中看到这个字眼时,他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比尔·费思表示有点担心,但广告还是登了出去。奥因斯指出:“身为CEO,费思这样做有点草率,”而这正是奥因斯要离职的原因。
奥因斯还说:“[比尔]一直想把模仿谷歌的公司氛围,办公室里有免费啤酒和点心,环境布置得很酷……很吸引年轻人。如果被起诉上了法庭,很显然他会声称自己口中的[数字原生代]是更广义的,他只是希望[求职者]都是懂技术的。话虽如此,他在实际工作中却一直努力组建80后员工团队。”
据奥因斯介绍,除了他和费思,公司里只有一位员工超过30岁。目前,Inbound Marketing Agents有7名员工和5位承包商。
比尔·费思的说法则截然不同,他说奥因斯“因为已经离开公司而心存不满”。费思称,他从未听到奥因斯对招聘广告中的“数字原生代”提出警告。他还表示不知道这个词与年龄或某一代人有关。
费思说:“我觉得这个词在业内用得相当普遍。”他表示认为“数字原生代”主要指拥有数字领域的经验,与年龄并无直接关系。
费思说:“我今年42岁,8岁时就有了第一台苹果电脑,所以我觉得自己也属于数字原生代,因为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与数字技术相伴。”他还表示,“如果可能存在年龄歧视”,自“大概很可能”不会在招聘广告中一直这样说。
《财富》杂志采访的劳动法律师都认为,使用该词可能让用人单位被指控年龄歧视。常驻加州棕榈泉的克里斯蒂·霍尔斯特格是一位民事权利律师和女权活动家。她说:“‘数字原生代’是个具有年代划分意味的词,不过我觉得将其作为应聘条件在法庭上站不住脚。大龄应聘者完全可以质疑这样的要求是隐性年龄歧视。鉴于在实际招聘时经常把年龄作为限制标准,这种行为是出于其他合理原因而不是年龄的说法不能成立。”
不过,霍尔斯特格承认在法庭上证明存在年龄歧视很困难。她表示,尽管认为“在招聘广告里使用[数字原生代]并不明智”,但可想而知用人单位会在法庭上辩称,这个描述“是特指具备某些技能或资格”,而且“是胜任某些工作必备的条件”。
著名劳动法律师事务所Outten & Golden合伙人安妮·戈尔登指出,如果原告掌握的证据只有一条招聘广告,“很可能希望不大”。不过她举例说,如果原告55岁,人事经理39岁而且只聘用二、三十岁的人又只解雇年龄较大的员工,法院就有可能受理。
安妮表示,在类似官司中,“证明存在年龄歧视的难度要大于其他歧视行为”,特别是在2009年美国最高法院就格罗斯-FBL金融服务一案做出裁决后。在该案中,原告是时年54岁的前高管杰克·格罗斯,被告是格罗斯的工作单位—总部在爱荷华州的保险公司FBL金融服务。格罗斯的起诉理由是因为年龄歧视而遭降职。尽管在级别较低的法院打赢了官司,但最高法院裁定格罗斯败诉,依据是原告必须证明年龄歧视是“诱发”因素。而在此之前,只要怀疑原告被解雇或降职的原因是年龄歧视,就可认定原告主张有效。
NAVEX Global的弗雷迪恩解释说,目前招聘广告中使用“数字原生代”没有引起重视很可能是因为人们并不确切了解该词的含义。用人单位也许只是泛指“热爱科技和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的人”。
实际上,松下电器在招聘营销团队经理时也使用了这种说法,但具体要求是至少10年的“实际工作经验”,5年管理经验,5年数字领域经验,而且最好有MBA学位。35岁以下的求职者中能有多少符合全部要求?对于《财富》杂志的询问,松下未做出回应。
弗雷迪恩说:“说不定会因此闹出点事。”他估计,招聘广告中的“这种说法很快就会受到密切关注”。
此外,作为发明者,普连斯基已经表示不再用这个词,转而向推广“数字时代的智慧”观念。
普连斯基在网站上是这样解释的:
“‘数字移民’要注意,不能认为过去掌握的方法仍是最好的;而‘原生代’则要意识到,不管在科技还是生活方面还有许多东西要学。因此学会协作很重要,应该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寻找数字时代的智慧。”
本文作者薇薇安·江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报道范围涉及性别问题、领导力、创业、职场心理学以及一切有趣的工作和休闲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