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秋沪上首场针对应届生的大型外企综合招聘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与此前外界猜测的“不景气”形成鲜明反差,招聘会现场十分火爆,包括索尼、三得利、诺华制药等诸多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100余家外企提供了1000多个招聘岗位,这吸引了近万名应届生从各高校赶来投递简历。其中,与自贸区有关的企业、行业及岗位受到热捧,相关摊位前排起长龙。
对于外企参与校招的热情,中智上海外企服务公司的招聘服务中心总监朱诗勃也颇感意外。她告诉记者,去年同样的时间和地点,参与招聘会的外企只能给出不到目前九成的岗位,约有三成与中智合作的外企在当时简化甚至冻结了校招计划。而本届招聘会,除了“老面孔”更加积极外,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新面孔”是首次参加。
在经济形势向好以及自贸区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去年外企被“压抑”的校招需求在今年得到了释放,一些涉及自贸区热门行业的外企更是大力招兵买马。记者在现场看到,IT、移动通信、物流、金融和贸易类外企的表现尤为抢眼,来参加招聘的企业数量比去年翻了一番,提供的岗位也占到了整场招聘会的五分之一。
记者随机走访了数十个外企摊位,发现这些企业为入职首年的应届生开出的平均月薪普遍都在4000元以上。中智上海副总经理王慧表示,自贸区的设立,对上海的就业市场回暖有积极影响。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上海自贸区,会带来更多贸易、进出口操作、IT和物流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行业薪酬也会相应提升。
今年外企校招的复苏甚至让一些留洋的应届生也动了心。科文斯大中华区招聘经理瞿熠歆告诉记者,近期不停地有海外的人力资源公司致电她,询问是否接受“海归”到该公司就业。她坦言,这些“海归”的专业度将对本土的应届生造成一定的威胁,不过“开价”普遍过高,许多外企权衡下可能还是会倾向于培养本土的应届生。业内人士表示,就算没有“海归”来竞争,今年上海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也有17.6万人,就业形势依旧不容过于乐观,建议学子们调整好心态,条件允许的不妨考虑去一些有潜力的二三线城市谋求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