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20万人,95后毕业生将开始走向职场。目前,各高校秋冬季校园招聘已逐渐接近尾声,记者在近一个月的校园招聘会走访调查中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择业”现象。
毕业生820万 出现“慢择业”现象
在各大校园招聘会现场,“带薪休假”、“伙食补贴”、“给婚房”……,各用人单位都在显著位置张贴出了自己的优势政策,来吸引学生投递简历。
在首都经贸大学这场校园双选会上,记者见到了穿梭在招聘会间的王天顺,虽然有数家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并没有着急定下工作。他告诉记者,秋冬季招聘是考察商机、感受行业冷暖的重要机会,也是检验自己能力的一个阶段,最后的去处还要再考虑。
首都经贸大学2018年应届毕业生 王天顺:大概三四家通知(录用),但是还是在观望看有没有更佳的。
部分学生观望心态明显
对于一些毕业生的这种观望心态,现场的这家企业感受颇深,这场招聘会是他们走访的第四所高校,秋冬招聘马上结束,但招聘计划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用人单位:企业很着急啊,学生不是那么着急,我们现在面试的时候他可能会说,我可能到两个月以后或者春节以后才能入职,就说他可能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多看一下。
对于普通企业,很多学生热情度不高,但即便一些大型的国企对毕业生心态的变化也感受强烈。
用人企业:我们是一家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一个大型的国企,这两年校招的话,它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他求职的意向其实是逐年降低的,他(学生)往往不是特别着急,企业还真是挺头疼的,我们初期的工作,其实有一部分就等于是白费掉了。
与前几年招聘会上学生挤破头投简历、着急定下工作相比,95后大学生表现大都很淡定,在随机采访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握有录用通知,但并不着急签约。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应届毕业生:我自己内心没有太着急,因为我觉得春招还会有一波。
北京科技大学2018届应届毕业生 姜山红:有一句话说我们稳住能赢,还是有很多机会在等着我吧。
部分95后学生出现慢择业现象
记者发现,在秋冬季招聘中,学生的观望态度,部分原因是希望能在明年春季招聘中获得更好的机会,再加上研究生、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考试,也集中这段时间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让他们并不着急定下工作。
兰州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苏程:这跟95后自主意识的加强是相关的,他们现在不急于盲目去签约,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满意的才签约。
而在一份有效样本接近十万份的《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报告中显示,有73.5%的毕业生选择找工作,而剩下的26.5%的同学选择毕业后“不就业”,除了继续深造,去向五花八门。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都有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撑,而95后大学生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清华大学学生 田丽:现在的社会环境,就是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所以同学们可能不光看向安家立命了,我既然有父母的支撑,我想看看我父母那一辈没有做成的事情,有没有办法实现的,做一些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能实现人生理想的事情。
慢择业:注重个人兴趣与自我成长
部分大学生慢择业现象的出现,其实是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社会观念以及部分家庭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让95后有条件转变择业观念,同时也让他们的选择更加开放与多元。
石洁是2018届的一名硕士毕业生,会计专业的她刚刚拒绝了一家收入可观的商业地产企业,在她看来,与薪资待遇相比,自身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更重要。
2018届硕士毕业生 石洁:跟我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不太一样,就是它的方向可能是你先做会计,发展到管理层,然后我想一直在财务这个行业发展。
近日,应届生求职网针对2018届毕业生求职情况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2018届毕业生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满足生计这么简单,能够满足兴趣、实现自我成长更重要。数据显示,52%的受访者更看重个人兴趣,43%的受访者认为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及自我成长是求职中必要的一个考量标准,21%的受访者最看重薪资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尹兆华:学生现在找工作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就可以了,他们对到这个岗位上去能不能发挥我的特长,实现我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非常关注。
根据应届生求职网的调查显示,关心“企业声誉”、“带薪年假”、“员工旅游”等软性福利的求职者占到37%。2018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对于企业文化、环境氛围更加关注。
北京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生 孔姗姗:我一定热爱它才可以,企业文化还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认同这个企业文化,你在那才能待的很开心。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穆琳:95后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地强烈,三观要一致,我自己做的开心。有一个学生,我说你之前那个大公司挺好的呀,现在为什么选择了这么一个创业公司,他回答很干脆,我感兴趣啊,薪水少了三分之一也可以。
创业中历练 试错中成长
而年轻人之所以给社会造成“慢就业”的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在老一辈人眼里算不上“正式”的工作,事实上却为年轻人就业提供了新渠道。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大四的学生胡锦煜,英语专业的她,选择了做一名插画创业者,通过经营公众号和淘宝店,将自己的作品输出成商业产品。
北京林业大学2018届毕业生 胡锦煜:在你定性之前吧多做一些尝试一定是好的,之后你可能有二三十年都可以用来努力工作赚钱,但是你只有前面可能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一段时间来摸索,在不断地尝试中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选择更加开放、多元,开淘宝店铺、做商业插画师、私人摄影师等非常独立又自由的职业,让一些学生能够以此为生,所以毕业后并不急于去找一份固定的工作。
毕业生“慢择业” 用人单位调计划
面对部分95后毕业生慢择业心态,一些高校、企业也正在做出调整和规划。而有关专家也提醒学生,慢择业过程中,需要尽快进入规划状态。
调查中,记者发现,以往,大型的央企、国企会把招聘优先放在秋冬季,甚至不在春季招聘中投放计划,但随着现在部分95后毕业生择业心态的变化,企业需求和学生选择之间形成了一个招聘时间差,对此,很多企业做出了相应的招聘调整。
首都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姜蓓蓓:现在,比如说它今年预计招100个人,那么他可能会拿出近三成的岗位,放到明年春招再招聘。企业在招聘的整个流程,更加的精简和有效,对于一些优秀的人才,他会在直接发这种绿色通道卡。
谨防不理性"慢择业"变成"懒就业"
调查显示,在慢择业中,一部分毕业生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就业或者进行更好的人生规划,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并非理性。在应届生求职网所做的调查中,选择慢择业人群,有超过60%的受访者曾经有过职业规划,但并不清晰;近20%的受访者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且非常迷茫;拥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仅有20%。一些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不理性的慢择业可能发展成为懒就业、怕就业,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95后学生而言,自身要进行合理的定位与分析,高校也需要加强引导,进行清晰的职业规划。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 沈若萌:(高校要)搭建整个职业发展辅导的支持体系,学生大一一进校,一直到他的最终的择业完成为止,包括课程,职业的辅导,职场职业的教练计划等等,让他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生涯阶段都对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有一个相应专业的支持和精细化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