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自由、兴趣和价值。新职业的出现会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此外,新职业可以让更多的人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共享单车运维员、共享办公管家、信用管理师、量化交易员、时尚博主、家庭收纳师、食物造型师、陪跑师、基因检测师、无人机培训师……层出不穷的新职业一次次刷新了人们的想象。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是孕育这些新职业的沃土。由“新经济”催生的“新职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不断更新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显示,就业岗位正从原来的360行,向3600行迈进。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9%的受访者周围有从事新职业的人,58.7%的受访者在就业时愿意选择新职业,66.8%的受访者认为新职业出现的原因是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经济、“无人”经济的发展,71.8%的受访者认为新职业的出现会更新就业观念,推动就业环境改变。
85.9%受访者周围有从事新职业的人
“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我这个职业,大概我就属于老一辈人口里的 新新人类 吧!”崔健(化名)是一位陪跑员,也是某跑步平台的教练指导员。“我还没结婚,通过陪跑赚来的费用已经足够我一个人开销了”。
调查中,85.9%的受访者周围有从事新职业的人,其中29.2%的受访者表示周围有很多从事新职业的人。
“一年前我刚毕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由于有跑步的习惯,我就在一个微信跑步平台上做教练。后来,一个跑友推荐我去做陪跑员。”跑友的推荐让崔健很感兴趣,“我最开始是在跑步平台上招募需要陪跑的学员,后来大家口口相传,很多在昆明热爱跑步的女孩子都来联系我。一晚上陪跑两个小时,可以赚100~200元。我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跑步团队,月入数千元不是问题”。
调查显示,58.7%的受访者在就业时愿意选择新职业,11.8%的受访者不愿意,29.6%的受访者不好说。
在北京某高校读研究生的黄琬(化名)认为新职业的出现有利也有弊。“我个人是非常支持新职业的。一方面,新职业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真正从事新职业,我感觉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毕竟新职业各方面还不成熟,发展前景也未知。”
调查中,66.8%的受访者认为新职业出现的原因是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经济、“无人”经济的发展,59.9%的受访者归因于越来越细化的个人需求,50.4%的受访者认为是就业观念改变导致的,36.7%的受访者觉得是当下个人爱好、手艺更容易变现,21.1%的受访者认为源于国外职业发展趋势对国内的影响。
南开大学副教授蒋建荣介绍,近年来孕育出的很多新职业,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们有的是国家统一设置的,有的是由行业协会规定的。新职业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中专业细分的一个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