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求职”成功率不足3%多数“微简历”石沉大海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8 浏览

   工作不好找,只好在求职方式上花样翻新。眼下,“微博求职”受大学生们热捧,他们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个人求职信息,因为受140字的限制,短小精悍的“微简历”令人耳目一新。

  “微简历”中活泼生动的网络语言,摆脱了传统简历的严肃刻板,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同时,求职者可通过微博,与用人单位进行更便捷顺畅的沟通。然而,作为网络求职方式之一,“微简历”的真实性、有效性也面临考验,不少学生反映,微简历的求职命中率并不高。

  “微简历”活泼“微招聘”生动

  “吾90后,双本科学历,应试证书齐全,三年工作经历,一年创业经历。擅长:产品不好可设计,关系不好可协调,业绩上不去可助力,遇到问题能解决,执行学习能力强。爱好:国学、天文地理、琴棋书画等。现厦门地区求一稳定工作。要求不坑爹,能包罗万象的开放性企业。”

  输入关键词“微简历”,就能找到各种版本的“微简历”,用词包括“古文体”、“蓝精灵体”、“TVB体”等各种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微简历的语言更自由多样,可以体现个人风格,想必这也是大家喜欢它的一个原因吧。”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四学生小陈说,很多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好玩的求职方式,都乐于去尝试。有时候发现其他同学写得“很有才”的微简历,还会转发,大家互相比对、评论。

  求职者用上“微简历”,用人单位也抛出“微招聘”。一家公司的招聘启事这么写:“哎呀呀,招人咯。爱文案,爱推广,也爱创意横生;懂时尚,懂品牌,也懂享受生活。我要一只不怕虎的牛犊,一枚活跃跃的文案,刚毕业神马的最好了,有经验的那就更合得来啦,待遇好说好说。亲,XX品牌运营中心找的就是你哦,发简历吧。”

  这样活泼生动的语言显然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不少应届毕业生留言评论,更多学生纷纷转发。

  多数“微简历”石沉大海

  通过微博求职,方便快捷,还能免去奔走之苦,看上去似乎很美。然而,未必每份工作都适合用微简历。

  中国求职网对微博求职者的调查证实,通过微博求职成功率不到3%。通过“微简历”或“微招聘”,达成双方初步的求职招聘意向是有可能的,但要成功入职,还是需要坐下来面谈。

  记者在微博搜索发现,虽然大学生们发布的“微简历”很多,但得到回复的仅是少数,多数“微简历”都是石沉大海。

  “微简历”发布方便,但是信息的真实性却有待考量。这也正是多数用人单位所顾虑的。目前,多数采用微博招聘的用人单位都只是把“微简历”筛选当作招聘的第一步,更多的还是通过更深入的沟通,包括笔试、面试等来决定是否要录用求职者。

  没必要为吸引眼球夸大事实

  厦门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刘艳杰认为,与传统的求职方式比起来,微博求职有其优势,但并不能完全依赖。学生在运用新方式求职时,可以当作是多了一条选择渠道,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此。而且,流行的不见得就是最好的。

  刘艳杰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进入高校招聘时,不再现场收简历,而是让学生登录企业网站进行网络求职。她认为,这对学生在简历制作、应聘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不同的工作,不能以一份简历应万变。这种要求对‘微简历’来讲也是一样的。”目前,大学生“微简历”的写作水平良莠不齐。刘艳杰认为,大学生应针对不同的用人单位撰写不同版本的“微简历”。不过,有些工作是不适合用“微简历”求职的,比如建筑类的专业,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作品。“微简历”能呈现的毕竟有限,求职者应选取更合适有效的方式。

  对于“微简历”信息的真实性,刘艳杰相信,用人单位不会仅仅通过“微简历”来确定是否录用应聘者。任何不实信息最终都会曝光,大学生没必要为了吸引眼球,刻意夸大、过分美化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