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到大学生抱怨,自己的条件并不差,可就是找不到实习的机会,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是普通二三本院校的同学,更会认为是学校的名气不够大,导致自己处境艰难。难道没有人需要实习生吗?学校的名气真的是你的绊脚石吗?
并不是这样。在近六年的工作中,虽然我不是专业的hr,但还是免不了每年都要招实习生。其实很多公司都是很需要实习生的,但优秀的、符合条件的人实在太少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撞大运,完全不看招聘需求,这是很多人屡屡错失实习机会的首要原因。很多同学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招实习生就乱投简历,这样表面上你投出去100家,但事实上命中率可能连1%都达不到,因为你根本不看对方的要求和条件。
去年我打算招一名实习生,要求是:大三学生,了解社交网络的基本运行模式,文笔要好,熟悉网络行为和语言,一周上3天班,工作地点在北京。收上来的简历分以下几种:第一,所有的经历没有显示出对社交网络有任何了解,有的人甚至连微博都没有;第二,人根本不在北京;第三,简历中文字不通顺,无法感受到好的文笔;第四,在邮件中询问“一周要上四天课,周末来上班行不行”;第五,问我“学校很远,每次上半天班行不行”;第六,邮件正文一个字没有,一看就知道是“海投”的。
看到这些简历,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你对自己都不认真、不在意,那么别人也不会在意你。
有人说,我在小城市读书,好的实习机会都在北京,这很不公平。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不是不能解决,比如你可以利用假期来北京租房子,不是没有实习生这样做过,就看你自己衡量值不值得了。职场只为你的工作表现埋单,不会为你的私人生活埋单。
从公司角度出发,确实想要所在城市的学生,因为稳定,不会出现回学校一趟就要三五天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因为找房子频繁请假的问题,这是很现实的。因此,为了提高命中率,当你投简历的时候,最好在所在城市寻找机会,或者在你将来想要去的城市寻找机会。
至于既往经验,其实公司不怎么看重你在社团做了什么、得没得过奖学金、参加过什么集体活动,公司更希望看到你在社会上的经历。这个经历不一定非要是在北上广的大公司做过什么,可以是你家乡的小单位,也可以是你学校附近的小公司,总之是在校园之外的经验,让人看到你可以走进社会。
简历要尽可能地精确投放,而不要“散出去再说”。一次次石沉大海,一次次被拒绝,只会让你的内心越来越累,挫败感不断加强。与其抱怨,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需要怎样的机会,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好好整理一下简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