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遇上跳槽季职场在发生什么变化?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8 浏览

 

  “超四成毕业生期望月薪超八千”,“三周内万名公务员上网投简历欲跳槽”……在这一轮“金三银四”的跳槽季,频繁曝出各种抓人眼球的消息,挑战着人们对职场的“传统”认知。

  是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还是真的有什么变化正在发生?

  刚毕业一年的“小孩儿”,也有人出五位数月薪

  外表纤细文静的汪佳佳,手里捏着四位数价钱的大牌钱包,一张口便自嘲“加班狗”。从事业单位、财经媒体、公关公司,一路跳到时下最热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汪佳佳自觉见多识广,几乎每年都能碰上一两个新的工作机会跟她招手。但今年3月,当一个同行公司开出月薪五万的价码招呼她跳槽的时候,汪佳佳惊讶了:“同样的职位加30%到50%都算正常,翻倍是有点高。”

  同样对自己的“身价”产生困惑的,还有2008年硕士毕业,2011年进入互联网公司的陈岳。“2月份的时候,有同行来问有没有兴趣换工作,我就随口问了下职位;过了几天,他们的HR(人力资源)问我预期薪酬,我就把现在的薪水加了两成,说六十万以上可以考虑,对方马上就说应该没问题,我觉得自己可能要少了……”陈岳思考了一阵,补充道:“上浮20%跳槽不算夸张,我只是觉得他答应得特别快,说明这个水准完全是在这个HR权限范围之内的,就是说他们对这个职位的预算应该比我说的要高。”

  而更让汪佳佳吃惊的,是自己手下一个才毕业一年多的“小孩儿”,居然也有知名公司出到五位数的月薪来挖。汪佳佳提醒来挖人的朋友,“这孩子跟‘新人’差不了多少。” 而朋友的回答让她略有些释然,“其实那公司是要挖我这个朋友,但他去到新公司想带两个自己的人,说白了,是带他去做‘人事斗争’的。”

  汪佳佳们的薪酬水准也打动了圈外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汪佳佳身边也出现了放弃“铁饭碗”,跨行跳槽到互联网公司的朋友,“以前总觉得那些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是打算干一辈子的,现在也变了。”汪佳佳感慨,甚至她的一个公务员朋友这个月也修改了自硕士毕业后,五年来从没再看过的网络简历。“真跳出来倒不至于,不过听多了我们跳槽的事,动心是必然的。”汪佳佳总结道。

  “如果高薪能提高成功率,打击对手,每个创业者都不会犹豫”

  薪酬水准上浮的另一面,是看上去似乎俯拾皆是的工作机会。

  “去年有个在我们公司实习的小孩儿,学校一流,人也算聪明,毕业前我们给他实习工资六千,他不用缴税嘛,算可以了。”汪佳佳对比自己当年刚工作时的谨小慎微,啧啧道:“但是他一定要八千,说他同学在一个大互联网公司实习,人家就给八千,觉得我们看不起他,走了;说明他肯定有别的offer。”

  “每年三四月份都是跳槽季,今年大家感觉特别强烈,一大原因是最近两年‘互联网+’的创业潮。” 2005年进入猎头行业,并长期关注该领域的管理咨询顾问张大志分析说,“现在是个窗口期,很多人跳槽出来创业;同时,大量的初创公司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这是内因。”

  创业近半年的汤家驹就是个例子。他自己是这场创业潮中的一员,同时也在试图将更多的人吸引进来。凌晨3点才睡下,早上不到9点这个90后创业者又开始了工作的行程。

  搞掂技术问题、拉来首轮投资之后;扩充团队是汤家驹近期的首要目标。虽然年薪、期权承诺均属不菲,但他仍然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与其说我是招员工,不如说我更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现在,汤家驹的核心团队已有4人,在他看来,团队中还应有一两个伙伴的位置,“不是我让干什么才干什么,而是能给整个团队带来新东西的人。”

  由于公司还在初创阶段,汤家驹并没有借助职业猎头的力量,他寄希望于通过自身的人脉,找到可以合作的伙伴。同事、同学乃至亲戚,都成为他寻找伙伴的渠道。每找到一个有可能加入的人,他都不会吝惜时间,亲自与人面谈:“真碰上特别合适的人,甭管他现在的工作多好、多稳定,我也要天天找他聊,把他‘磕’下来。”

  汤家驹坦言,承诺高薪、期权,与大环境不无关系,由于今年来互联网创业的公司众多,再加上以“BAT”为首的大企业均以高薪吸引员工,想找到合意的员工并非易事:“现在不是钱多的问题,是人少的问题。”

  大学毕业后,汤家驹始终在不同的项目中游走,他认为如今的互联网创业热潮,与十几年前的大学生创业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从技术到资本运作都更为成熟:“说到底,有多少人能成功,取决于市场的容量。但在混战的局面下,如果高薪能提高自己成功的概率,还能打击对手,每个创业者都不会犹豫,甚至有人会有这样的心态:反正钱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