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新蓝领现象引关注是时候重新打量职业教育了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8 浏览

  ●媒体纷纷关注“都市新蓝领”现象,职业技能类真人秀节目也广受好评。当前社会主导价值观与民众心理层面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认可,正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森

  ●嘉 宾:石伟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解放观点:最近,央企中国铝业公司牵头组建中铝职教集团。前几天,鉴于往届毕业生在香港迪士尼乐园中的出色表现,迪士尼方面主动接洽上海师范大学,邀请其为2015年将在上海浦东建成的迪士尼乐园定向培养表演人才。您怎么解读这组信息?

  石伟平:事实上,伴随着这组新闻被集结到一起的,除了关注,更多的是困惑。

  比如说,对于前一则,叫好者有之,困惑者有之。人们之所以感到困惑的理由是:我国此前已经启动国企“主辅分离”,让企业的归企业,教育的归教育,这符合建设现代企业的要求,也便于教育的统一管理。不少多年来由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已逐渐转为教育部门管理。如今为何才走到中途,又要回归?

  对于后一则,大家似乎也并没被所谓“好消息”冲昏头脑。过往,职业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并非新鲜事。但由于合作松散、落实不到位或分配不均衡等原因,校企合作质量参差不齐。这一次,实力雄厚、经验老到的迪士尼就一定能助我们跨过以往那些难以逾越的鸿沟?

  不过,把这组新闻合在一起看,的确很有意义。由此呈现出的一些新动向尤其值得关注。

  解放观点:怎么理解您说的“新动向”?

  石伟平:就拿由央企牵头组建职教集团这件事来说,与其说它是在“走老路”,不如说是在“还旧账”。事实上,如今回过头来看,我国原有的中专技校因为直接面向行业和市场,又工学结合,将教学与生产、用工需求结合得非常紧密。后来“厂校”消失,并非对模式本身的否定,而是顺应了企业改制的时代需求。但其后果就是职业教育,尤其是职校教育,与生产需求和行业发展脱节。如今重新强调企业、行业、学校集团化作战,不仅是回应新的发展要求,做符合时代需求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事,也是为了让企业、行业、学校回归到应有的合作中,使“校企合作”这一职业教育中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渠道做实、做深。

  迪士尼向上海师大 “发包”的例子则进一步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步入发展中的“高原期”,在企业亟需质量提升的大势下,将职业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紧密衔接、高度匹配已是大势所趋。至于定向委培会不会过于“依样画葫芦”,培养出过于单向发展的“流水线工人”,妨碍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挖潜,这是如何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问题,并非校企合作模式本身的局限。

  解放观点:曾有人将目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形容为“囚徒困境”。各利益相关者更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待合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如何避免未来的各种探索继续这条老路?

  石伟平:纵观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他们的校企合作之所以成功,固然是多方面促成的结果,但利益机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根本因素。其中,政府的强执行力是根本,企业积极参与办学是关键,专业课程建设是基础。比如,政府作为校企合作中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应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协调,通过立法、拨款、税收等政策细化与落实,为校企合作提供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解放观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似乎不怎么高?

  石伟平:这一现象其实是可以避免的。简言之,就是可以通过校企双方长期合作,探索建立合理的责任分担和保障机制。比如,德国职业教育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由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在英国,企业作为雇主直接参与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参与学校的评估,主动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制度,提供训练和实习场地。当然,与此相配套的,就是要做好专业课程建设。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兼顾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从微观来看,似乎是职业院校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如何平衡专业课程和普适课程配比的问题,但其实不尽然。从长远来看,它需要一个国家整体的职业教育体系环环相扣的配合。具体到我国,就表现为现有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层次缺失、中高职定位不清、阶段不完整、职前职后教育难以一体化、开放程度不够、技师学院处境尴尬等问题。

  我们现在没有本科以上的职业教育。而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陷入困境。一方面,难以摆脱普通本科教育的影子,成了普通本科的“压缩饼干”;另一方面,在强调技能和就业后,又矫枉过正,在一定程度上与中职培养目标趋同,其“高等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如果以上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不仅可能间接导致我国职业教育规模隐性萎缩,也必将使职业教育一直存在吸引力不强的问题。

  解放观点:当前社会上对于更多元、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的呼声似乎越来越高,新闻媒体纷纷关注“都市新蓝领”现象,职业技能类真人秀节目也广受好评。很多人在问,是时候重新打量我们的“职业教育”了吗?

  石伟平:这种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与社会需求倒挂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件好事。它既表明职业教育天然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也表明,当前社会主导价值观与民众心理层面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对于职业能力的认可、对于职业精神的敬重,正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个真正成熟、健康的职业教育体系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这意味着,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受到的职业启蒙教育不应该是片段的、零碎的。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受益面也应该不仅仅是传统受众,而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面向每一个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如果我们能在这样一种理念的引导下,打造一个纵向互相衔接、横向互相沟通的灵活体系,将助益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