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灾情牵动众人心。同时,这款“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也引发震动与思考:写稿机器人会不会抢了记者的“饭碗”?还有多少人的“饭碗”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面前难以保住?职场中的一个个从业者,到底该如何应对?
20年后,
39%的人将失业?
事实上,写稿机器人“入住”新闻行业的消息这两年不断传来。美国《华盛顿邮报》用机器人采写里约奥运会,南方都市报社写稿机器人“小南”正式上岗并推出第一篇春运报道,都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写稿机器人优势很明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胡菡菡分析,比如在传播新闻资讯方面,它方便、迅捷,符合读者第一时间想了解讯息的心理。正是这种优势,引发了传媒从业者可能被“抢饭碗”的担心。而这样的担心,实际上已经在很多行业内蔓延。
只要对着手机,按一下讲话按钮,那么接下来你讲的话,就会实时变成一行行文字,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不少体验过“讯飞输入”语音输入功能的人士感叹,“双手打字”可能很快将成为历史。主营同传、速录业务的南京锡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太林告诉记者,各类语音输入软件纷纷上线,大家一开始都有点担忧被“抢饭碗”。也确实,目前一些低端业务受到了影响,比如部分电视台外包的新闻字幕,由于主播们的普通话比较标准,已经有一些电视台转用语言智能识别来做了。
相对于速录业务的小众,层出不穷的“无人x技术”,则给面广量大的人群带来巨大心理冲击。无人工厂、无人驾驶、无人超市、无人机、无人仓等的出现,令生产线上的工人、出租车司机、社区零售店店员等都在自问:手里的这份工作还能维持多久?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前不久预测,未来10年,翻译、简单的新闻报道、保安、销售、客服等领域,将有约90%的岗位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剑桥大学专家警告称,20年后,39%的人将失业。未来学家迪克·佩勒提耶则认为,到2040年,全球一半的工作岗位将由机器人承担。
抢占先机,
迎接与人工智能共存时代
站在今天这个时点回望,会发现技术更新是历史必然,新兴职业取代传统职业历来如此。汽车代替马车,计算机代替算盘,数控机床代替传统机床,都给相关从业者带来深刻影响。但是,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徐琴认为,当今时代,技术迭代的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产生的震动强度更大。“汽车、计算机等还是被人类支配的工具,但人工智能的能力在很多方面超过人类自己,已经成为人类的竞争对手,故而引起广泛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