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求职记:曾在路上历尽沧桑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3 浏览

  “尊敬的候选人,您好!目前西安某500强大型国企人才招聘,基本条件要求:全日制统招一本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工作地点为西安市高新区。”

  李润记不清这是他收到的第几条招聘信息短信了,在他第一次将手机号码留在招聘网站后,总会收到类似的短信。已经找到工作的他通常瞄一眼就搁下手机,直到8月2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一文出现在他的朋友圈,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5月15日,23岁的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上投递简历,不久后收到北京科蓝科技的聘用通知(后被证实为套牌公司);5月20日,李文星前往天津面试。这份通知并没有给这个山东德州的寒门子弟带来希望,反而开启了他的死亡倒计时。7月14日,他被发现浮尸天津静海区郊外水塘。

  “李文星事件”让公众再次聚焦传销组织的猖狂、互联网平台监管的缺失和大学生求职等问题,同时难以忽视的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态当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寒门学子求职仍处弱势。

  “从农村到城市,我走了十八年”

  从贵州安顺西行28公里,来到普定县,这座县城下辖五镇六乡,许多寨子坐落在大山之中。李润就是从这些大山深处走出的大学生。

  沿途风景优美,只是穿行在这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时常让人胃里翻腾得厉害。李润无心欣赏沿途风光,这么多年来,他早已熟悉路上的一景一物。从村里的小学,到镇上的初中,再到县城的高中,最后他考进了南方的一所大学,走出了深山。

  在他的眼里,这万重山更像一道道关隘,阻挡着自己走出深山的脚步。

  李润的父母都是农民,世代随着季节时令种粮,家庭年收入不到两万元。小时候干农活的场景历历在目,9月进入秋收季节,天气开始转凉,但中午的太阳依旧毒辣。有时候去山上掰玉米,钻入茂密的玉米地,脸被玉米叶割得生疼,叶上的绒毛让他浑身发痒。那时候还要用背篓把玉米背回家,山路难走,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干农活的辛苦。

  李润从小学业就很好,父母亲不希望他继续辛苦种地。国庆假期,正是收割水稻的农忙时节,他一句“我在写作业”,父亲就不再叫他干活。李润也从小就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说:“在农村的孩子,不读书就只有在家种地和外出打工这两条路,而农村现在是留不住年轻人的。”

  李润家的农田已经很久没翻整过了。即便是到了农忙季节,家人也只是随意地除除草,把种子撒到地里,然后隔很长一段时间再去看看。眼下,精耕细作的农业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他父亲说道,种农业不找钱,有时候还赚不回肥料钱,出去打半年工,抵得上在家种一年到头的地。

  2013年,李润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父母给他操办了一场隆重的升学宴。他开玩笑地说“有点像庆祝翻身农奴把家当”。

  考上重点大学的李润,成了山里的骄傲。升学宴那天下了很大的雨,可来的亲戚朋友依旧很多,一些他不认识的远方亲戚来找他聊天。“如果不是考上大学,这些远方亲戚间是很少走动的。”李润回忆道。

  考上大学之后,李润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大学四年,学费26800元、住宿费6000元、生活费加上假期往返的路费,四年下来至少要7万多元。这笔钱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申请了每年6000元的助学贷款。

  解决了学费,生活费还是支出的“大头”,李润找到老师,申请做教师助理,每个月有300元的工资,这份工作他坚持了三年。性格开朗的他参与了不少社团,平时的社团活动都需要自己出钱,这也成了生活费中一笔不小的支出。李润不想因为自己过于节省显得和大家格格不入—这是大多数寒门学子希望过上的正常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