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超70%网友认为现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8 浏览

  如果兜里没带一分钱,你敢出门吗?这个问题三年前提出来,绝大部分人都会坚决说“不”。但是今天,随着扫码支付、银联闪付、网上支付等方式的兴起和银行卡的全面普及,很多中国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敢”。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不久前,支付宝更是放出豪言:要推动中国在5年内进入无现金社会,引发各界热议。无现金社会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呢?

  调查

  您最近一次用现金是什么时候?

  最近一次,您用现金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用?北青报记者最近做了一个调查。

  叶小姐,27岁,公司职员:我早就习惯出门不带钱包了,有手机就行。最开始还会带张信用卡。可现在信用卡都跟支付宝和微信绑定了,也用不上了。平时上下班坐地铁刷一卡通,吃饭网购都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给房东交租金一般用手机银行转账。最近一次用现金就是前天在小区门口的水果摊买了20元的水果。其实老板也有微信,但我懒得加他,也怕不安全。

  李女士,40岁,全职主妇:我出门一般还是会在钱包里放些钞票,但是现在必须用现金的地方真是越来越少了,1000元可以用很久。最近一次用现金就是昨天打车。本来我都是用叫车软件打车,但当时是高峰期,能叫到的车都离得远,刚好有辆空出租车过来,我就上了车。下车时,本想用微信支付,因为以前遇到过的士司机给乘客一个二维码,扫一下就可以付账。但昨天那位司机说最好付现金。平时去超市买东西也可以用支付宝,但有时候去早市买菜或街边摊就得花些现金,不过现在能用支付宝和微信收钱的小摊贩也多了起来。对我这样的家庭主妇,手机支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方便记账,花现金如果没有小票或发票,就会忘记具体金额,但手机支付哪怕1分钱也帮我们记得清清楚楚。

  陈先生,70岁,退休老人:我只要出门消费都用现金,我们老年人没有信用卡,也不会用手机买单。我平时也用微信,但没有绑定银行卡,老觉得不安全。虽然孩子们都用得挺好,但我还是有些不放心。今年春节我抢了大概200多元钱的红包,本来还担心不能提现没法用,但是孩子教我用红包里的钱在微信里就给手机充值了。这个功能太方便了,我以前都是出门买卡充值,十分麻烦。这几天我打算专门办张银行卡,少放点儿钱,跟手机绑定起来。

  体验

  体验北京“无现金”生活

  杭州的无现金生活被公认走在全国前列。北青报记者跟踪了杭州老司机在北京体验无现金生活的全过程——在向大会提出建设无现金城市的建议后,3月9日中午,趁着会议的午休时间,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基层公交司机虞纯来到北京街头,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第一站:医院手机挂号,有望缓解老百姓看病难。中午12点半,虞纯先来到离会议驻地最近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这里能用手机挂号吗?”在挂号大厅,虞纯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可以用手机预约挂号,也能直接在手机上付挂号费。这样,按照预约时间就能直接去看医生,大大省去了动辄半小时的排队挂号的时间。“能用手机看病付款吗?工作人员解释:医院的诊间费用缴纳确实在开发,但是最后到每个收费窗口都能用扫码支付。

  第二站:无现金+信用就可以骑上共享单车。紧接着,虞纯来到后海附近的荷花市场,一排车座椅上印着“免押金”的共享单车吸引了虞纯的注意:“免押金怎么用法呀?”现场正在放车的永安行工作人员回答:只要芝麻信用超过600分免押金,就能免押金开锁用车。我们相比其他共享单车,省得用户还得多出一笔押金。

  第三站:北京最老街道,95%以上的店铺都用无现金支付。骑上共享单车,虞纯来到北京城最老的一条胡同——烟袋斜街。几乎所有的店铺都能用无现金支付了。漂亮的窗花、可爱的兔儿爷,都可以扫一扫就拿走。连卖糖葫芦的都用上了支付宝收款。据了解到,目前这条街上的近百家商铺里,可无现金交易商户占比95%以上。

  追访

  “无现金生活”不等于“无”现金

  事实上,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的流行和推广,让我们越来越很少使用现金,远离现金。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表示,从国际上来说,无现金社会这个词语出现了25年多了,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真正公认的无现金社会的国家。无可否认的是,中国无现金社会正在加速发展,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货币“支付方式的革命”。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速发展与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连边远小县城、小商贩都基于便捷性而加入到无现金支付的潮流当中了。不仅仅是年轻人,甚至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开始接受和习惯“扫一扫”这种“掏手机”消费方式。

  “无现金社会并不是指整个社会完全没有现金,而是指一种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经济模式,全社会现金使用率极低,人们可以无障碍地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消费。”盘和林表示。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也认为无现金社会并不是消灭现金,而是将无现金作为主流支付方式的社会。“无现金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众消费习惯,其内涵也非常丰富,包括互联网支付、银行卡、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等各类支付工具的应用。在孟添看来,无现金社会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

  现象

  中国跨越信用卡直接跳至移动支付

  全球各国的无现金社会都在加速发展。在互联网诞生的20多年里,全球印钞厂的印钞数量已经在快速下降。数据显示,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现金交易数额为11.6万亿美元,增幅仅有1.75%;而同期的非传统支付方式交易数额增加近14%,其中包括在线、移动支付,以及所有现代无纸币交易方式。

  “中国实现无现金社会的路径一定会与欧美发达国家不一样。”孟添指出,国外几乎人手几张信用卡,他们的无现金社会更多依靠POS机刷银行卡,而中国消费者显然更倚重于手机支付。中国由于互联网普及率高、网民众多,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每一天,这是我们的土壤与基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迅猛壮大,银行等也加紧互联化的步伐,同时我们本身金融体系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因此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具有更广大的市场空间与普惠需求。

  “手机作为支付媒介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便利性,也催生了广泛的市场空间和需求。中国在相关产品的创新方面是走在其他国家之前的,因此移动支付在中国消费者中的推广和接受度相对较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洁也有同样的观点。

  来自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下降到0.29张,而2014年年底时,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曾达到0.34张的峰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去年年底曾发布《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调查结果表明,有47.5%的客户都是因为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而选择了移动支付。